百词典

《八宝妆 秋宵有感》

时间: 2025-04-22 18:48:27

诗句

望远秋平。

初过雨、微茫水满烟汀。

乱荭疏柳,犹带数点残萤。

待月重帘谁共倚,信鸿断续两三声。

夜如何,顿凉骤觉,纨扇无情。

还思骖鸾素约,念凤箫雁瑟,取次尘生。

旧日潘郎,双鬓半已星星。

琴心锦意暗懒,又争奈、西风吹恨醒。

屏山冷,怕梦魂、飞度蓝桥不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48:27

原文展示

望远秋平。初过雨微茫水满烟汀。乱荭疏柳,犹带数点残萤。待月重帘谁共倚,信鸿断续两三声。夜如何,顿凉骤觉,纨扇无情。还思骖鸾素约,念凤箫雁瑟,取次尘生。旧日潘郎,双鬓半已星星。琴心锦意暗懒,又争奈西风吹恨醒。屏山冷,怕梦魂飞度蓝桥不成。

白话文翻译

远望秋天的平原,刚刚过去一场细雨,烟雾弥漫,水满小洲。稀疏的柳树和杂乱的花草上,依然残留着几点微弱的萤火虫。等到月亮升起,谁会在重重帘幕下和我依靠呢?只有鸿雁来回飞鸣,声声断续。夜晚如何?突然感到一阵凉意,手中的扇子似乎也变得无情。还在思念昔日的约定,想起凤箫和雁瑟,仿佛一切都随尘世而生。曾经的潘郎,如今两鬓已渐渐斑白。琴心和锦意暗自懒散,如何能抵挡西风的吹拂与恨意呢?屏山的夜冷得让人怕,梦中的魂魄无法飞渡蓝桥。

注释

  • 望远:远望、眺望。
  • 秋平:秋天的平原。
  • 微茫:细微而模糊的样子。
  • 烟汀:水边的烟雾。
  • 乱荭疏柳:杂乱的花草和稀疏的柳树。
  • 残萤:残余的萤火虫。
  • 重帘:厚重的帘子。
  • 信鸿:信鸥,指鸿雁。
  • 顿凉:突然感到凉意。
  • 纨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
  • 骖鸾:骖鸾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约定。
  • 凤箫、雁瑟:指乐器,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潘郎:指旧时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仲明,号渔隐,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南宋初年。其作品以婉约细腻著称,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陈允平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八宝妆 秋宵有感》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在细雨之后的寂静中,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孤独。诗中流露出对往日情感的追忆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八宝妆 秋宵有感》是一首极具秋夜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寂寞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开头的“望远秋平”,以远望的视角引入,既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细雨过后,水满烟汀,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待月重帘谁共倚”,一句点出诗人在夜晚的孤独,期望能有知音共赏月光,却又自问自答,显得更加凄凉。诗的后半部分,借助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失去爱情的惆怅,和对青春易逝的感伤。通过“双鬓半已星星”来形容自己的白发,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显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细腻,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最终的“屏山冷,怕梦魂飞度蓝桥不成”更是将孤独与无奈推向高潮,令人动容。诗人在秋夜的冷清中,寄托了对往昔的无尽思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远秋平:远望秋天的平原,景象开阔。
  2. 初过雨微茫水满烟汀:刚下过细雨,水面朦胧如烟。
  3. 乱荭疏柳,犹带数点残萤:杂乱的花草与稀疏的柳树上,残留几点萤火虫。
  4. 待月重帘谁共倚:等待月光照进重重的帘幕下,谁会和我一起倚靠?
  5. 信鸿断续两三声:鸿雁飞过,发出断续的叫声。
  6. 夜如何,顿凉骤觉,纨扇无情:夜晚如何?突然感到一阵寒意,手中的扇子显得无情。
  7. 还思骖鸾素约,念凤箫雁瑟,取次尘生:还在思念当年的约定,想起那悠扬的乐声,一切随尘世而生。
  8. 旧日潘郎,双鬓半已星星:往日的爱人,如今头发已渐白。
  9. 琴心锦意暗懒,又争奈西风吹恨醒:琴心和锦意渐渐懒散,如何能抵挡西风的吹拂与恨意呢?
  10. 屏山冷,怕梦魂飞度蓝桥不成:屏山的夜晚冷得让人害怕,梦中的魂魄无法飞渡蓝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骖鸾”和“凤箫雁瑟”比喻爱情与音乐的美好。
  • 拟人:将扇子形容为“无情”,增加情感深度。
  • 对仗:如“信鸿断续”和“双鬓半已星星”,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受、对往昔恋情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怀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失去与追忆中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平: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凋零与逝去。
  • 残萤: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逝去的青春。
  • 重帘:隐喻着隔绝与孤独。
  • 西风:象征着无情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宝妆 秋宵有感》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骖鸾”象征的是?

    • A. 美好的约定
    • B. 失去的爱情
    • C. 自然的景色
  3. 诗中提到的“屏山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和惆怅
    • C. 兴奋

答案

  1. B. 宋代
  2. A. 美好的约定
  3. B. 孤独和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但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是对月的吟唱,但也同样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追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阅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邕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 石淙 游苑遇雪应制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 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铁网 缶字旁的字 漫漫长夜 潜形谲迹 行字旁的字 墨迹未干 巾字旁的字 号恸崩摧 包含迪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有两下子 羊字旁的字 结草之固 进退无门 瘦骨 包含啦的词语有哪些 秀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