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3:54
原文展示: 南轩 曾巩 〔宋代〕
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 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 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居,颇识书上趣。 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白话文翻译: 在青崖之巅的轩阁中,寒日暮色显得凄凉。 斑鸠已经安稳地归巢,飞鹊仍在寻找栖息的树。 世间的情感有得有失,这道理依据何在? 确实知道巧者多劳,怎能违背天命所赋? 长久以来心中无所寄托,却渐渐领悟书中的趣味。 圣贤虽已逝如山丘,彼此心意或许能相通。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此诗可能创作于其晚年,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学问和圣贤的向往。在晚年,他可能感到世事无常,希望通过学问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首两句以“青崖轩”和“惨淡寒日暮”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暮色图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中间四句通过对“鸣鸠”和“飞鹊”的对比,隐喻了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最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圣贤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得失和命运无奈的感慨,同时转向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圣贤的敬仰。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青崖轩”象征什么? A. 高远和超脱 B. 凄凉和无常 C. 安宁和满足 D. 追求和不安
诗中的“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隐喻了什么? A. 人生的得失和命运的无奈 B. 学问的追求 C. 对圣贤的敬仰 D. 心灵的相通
诗的末句“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B. 对学问的向往 C. 对圣贤的敬仰和心灵的相通 D. 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