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6:50
浣沙溪(黄钟·第二)
作者:周邦彦 〔宋代〕
贪向津亭拥去车。
不辞泥雨溅罗襦。
泪多脂粉了无余。
酒酽未须令客醉,
路长终是少人扶。
早教幽梦到华胥。
全诗翻译:
我贪恋着那渡口,急匆匆地赶去,
不怕泥泞和雨水溅湿了我的衣裙。
眼泪和脂粉混在一起,已经没有多少了。
酒香浓郁,别让客人醉倒,
路途漫长,终究是少有人能扶持。
早就教我在梦中去到华胥国。
“华胥”出自古代神话,常作为美好理想和梦境的代名词,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典雅,常与李清照等并称。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生活场景,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生活艰辛,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周邦彦的《浣沙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面临困境却又不失情感追求的女子形象。诗中“贪向津亭拥去车”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对渡口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急切的情感。接下来的“不辞泥雨溅罗襦”则表现出她对美好愿景的执着,哪怕是泥泞与雨水的侵扰,也无法阻挡她的步伐,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泪多脂粉了无余”一句,表达了她内心的悲伤与失落,眼泪与脂粉的混合,象征着生活的磨难让她连美丽的外表都难以维持。接下来的“酒酽未须令客醉”,则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他人的考虑,虽然自己内心苦涩,却仍旧不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最后一句“早教幽梦到华胥”,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华胥国代表了一个理想的彼岸,尽管现实如此艰难,但她依然希望在梦中找到那一片净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理想的深刻交织。
选择题:诗中“泪多脂粉了无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平静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华胥”象征着___。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生活持乐观态度。(对/错)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邦彦的词更倾向于对孤独感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情感的细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