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9:53
点绛唇 己未清明前一日,寄顾羽素表妹书赋此,即书于后
作者: 杨芸 〔清代〕
画阁无人,深深窣地筠帘下。
烛花红却。梦醒春寒夜。
远道缄书,空把离愁写。
更深也。月来窗罅。
一树梨花谢。
在没有人的画阁中,竹帘低垂,显得格外幽静。蜡烛的光映照着红色的花,然而我却在春寒的夜晚中梦醒。远道寄来的信件,让我徒然写下满腔的离愁。更深夜了,明月透过窗缝洒在室内,一树梨花已经凋谢。
“梨花谢”可以引申为美好事物的凋零,古人常用梨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中所提及的“月来窗罅”,则引发对孤独的思考,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和孤独的情感。
作者介绍:杨芸,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雅集的时代,她的诗作常常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她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前夕,表达了作者对表妹的思念之情。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日,诗中所写的孤寂与离愁,与节日氛围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深厚的情感寄托。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离愁的深刻体悟。开头的“画阁无人”便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似乎在暗示一种孤独的情感。接下来的“蜡烛红却”则以光影的变化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带有了一丝温暖又透着寒凉的感觉。诗人借助远道寄信的意象,表达了与表妹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在空间的距离上显得愈发珍贵。
随着诗句的推进,夜深人静的环境与月光的映照,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感受。“一树梨花谢”的结尾则是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梨花的凋谢不仅是自然的常态,也是人世间美好事物无常的象征。整首诗在细腻且富有情感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愁与思念展开,表现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叹。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一种和谐而又哀伤的情感氛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画阁无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一树梨花谢”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渴望;而杨芸的《点绛唇》则更为细腻地描写了亲情的惆怅。两者都展现出女性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细腻表达,但在情感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