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1:06
点绛唇
作者: 吕惠如 〔清代〕
暝入高楼,西风又送砧声暮。
断鸿来去。云暗江天路。
象管鸾笺,不赋销魂句。
秋怀苦。愁风愁雨。
人是芭蕉树。
全诗翻译:
夜色渐深,我在高楼之上,西风送来暮色中的砧声。
断翅的鸿雁来来去去,云层隐蔽了江面与天空的道路。
像那象牙管乐器与鸾鸟的笺纸,我却写不出动人的诗句。
心中满是秋天的苦楚,愁绪随着风雨而来。
人就像那芭蕉树,遭受风雨的侵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断鸿”与“愁风愁雨”均可与古代文人对离别与忧愁的普遍描写相关,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吕惠如是清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但她的作品在清代词坛中有一定影响。其词作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察。
创作背景
该词作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在高楼上感受到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故乡、亲人或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惆怅。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暝入高楼”,描绘出夜幕降临的场景,搭配“西风送砧声暮”,带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即,诗人以“断鸿来去”引入孤独的主题,鸿雁的飞去象征着离别与失落,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云暗江天路”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江天的黯淡与孤寂相互辉映,使得人心中愁绪盈盈。接下来的“象管鸾笺”表达了对表达美好情感的渴望,却无奈于无法写出“销魂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灼。
最后,诗句“秋怀苦,愁风愁雨,人是芭蕉树”,通过对自然界的比拟,诗人将自己比作芭蕉树,生存于风雨之中,显现出一种脆弱却坚韧的生命状态,令人心生怜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境遇下的深刻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在秋天的氛围中,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孤独与脆弱之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断鸿”指的是什么?
A. 归来的鸿雁
B. 离去的鸿雁
C. 飞翔的鸽子
D. 追逐的蝴蝶
诗人在高楼中感受到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无奈与孤独
C. 自豪
D. 忧伤的快乐
“象管鸾笺”中的“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D. 一种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