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30
滁上谪居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迹去金銮殿,官移玉笋班。
才高宁免妬,命薄不如闲。
晓监悲华发,春醪慰病颜。
为郎身渐老,自笑不归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贬谪而离开金銮殿,官职也随之降迁。才华出众却难以免受妒忌,命运薄弱不如闲适生活。清晨的监视让人感到悲伤,春天的酒醪能稍微慰藉疲惫的容颜。身为郎中渐渐衰老,自己却不禁笑着说不会再回到山中去。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子安,号澹园,晚号教坊,著名的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作品中常有对人事的冷静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禹偁被贬谪之后,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失落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官员之间的妒忌与权力斗争十分普遍,使得有才华的人难以平步青云。
《滁上谪居》是一首典型的抒怀诗,王禹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贬谪后的心境。全诗分为四联,层层递进,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过去荣华的追忆。开头两句“迹去金銮殿,官移玉笋班”直接揭示了诗人失去权位后的沉重心情,金銮殿象征着权力的中心,而玉笋班则是官职的象征,诗人从此失去了这份光辉。
接下来的两句“才高宁免妬,命薄不如闲”,表达了即使才华横溢,依然无法避免妒忌的命运,反而宁愿“闲”适安逸。此时的心境愈发显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后两句“晓监悲华发,春醪慰病颜”则透出一种对于老去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自嘲,春醪象征着对生活的小确幸,虽然身心疲惫,但仍在努力寻找慰藉。
最后一句“自笑不归山”更是点明了心境的复杂,一方面向往隐逸的自由生活,另一方面却被现实束缚,无法重归故乡山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贬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失落的无奈、对生活的反思及对自由的渴望,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嘲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禹偁的《滁上谪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失落和渴望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金銮殿”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地位
C. 乡村生活
诗人对自己渐渐老去的感叹表现在诗的哪一句?
A. 晓监悲华发
B. 为郎身渐老
C. 自笑不归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禹偁的《滁上谪居》相比,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笔调更加洒脱与自然,反映出对归隐生活的坚定追求,而王禹偁则在失落中带有一丝无奈与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