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06
高宗皇帝韦杜三诗御书赞
作者: 岳珂 〔宋代〕
古者赋诗,惟以言志。
或陈卒章,或摭首意。
惟圣秉籙,启于多艰。
北乡之悲,銮舆未还。
岁时雇瞻,雪涕凝竚。
宸毫寄心,亦或有取。
惟唐二臣,一唱一酬。
节物感不,下笔不休。
西清燕閒,念此夐隔。
郁乎居南,凄其望北。
璧跗琅钮,舒卷龙笺。
白云其翔,契阔十年。
臣之管窥,尝读国史。
曹勋衣襟,洪皓幅纸。
或恸或泣,或命以官。
或间持书,或使问安。
玉音琅琅,具记青汗。
宜其注思,感此归雁。
三诗之作,迭写杜韦。
社日二篇,独书前诗。
昭哉圣情,如古之赋。
迄其弗偿,徒切舜慕。
霜露之履,谁无此哀。
此或尼之,谓之何哉。
是帖之传,式媲遗训。
敌忾于王,见者必备。
古代人作诗,主要是为了表达志向。
有的直言了事,有的则提炼中心思想。
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在艰难中坚持。
北方的悲伤,皇上的车驾还未归来。
每到节日和时节,眼泪与雪水交融。
皇上的笔墨寄托了心意,也许会有回报。
只惟唐朝的两位臣子,互相唱和。
对节令的感悟不断,笔下也流淌不息。
在西清的空闲中,怀念这遥远的时光。
我在南方忧郁,凄然望向北方。
美玉如璧,卷舒在龙形的纸上。
白云在天空中飞翔,十年如一日的约定。
我这些微薄的见解,曾读过国史。
曹勋的衣襟,洪皓的幅纸。
或是恸哭或是流泪,或是以官职相命。
或是间接持书,或是使人问安。
玉音清脆,记载着青春的汗水。
想必因此而思念,感受到归来的雁。
三首诗的创作,交替写下杜甫的韦应物。
社日的两篇,独自书写前面的诗。
显然圣明的情感,如同古代的赋诗。
即使没有回报,徒然切盼舜的美德。
霜露的履迹,谁没有这样的哀伤。
这或许是尼之所说,这又该称为何呢?
这是帖子的传承,犹如遗训一样。
在王的敌忾中,见者必定备受尊重。
岳珂,字文仲,号洧川,生于宋代,历任官职,曾任知州、知府等职,作品多以诗、文、赋著称,风格清新。
这首诗作于高宗皇帝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中通过对古代诗歌形式的回顾,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与怀念,尤其是对唐代文人的追思。同时,诗中提到的“北乡之悲”和“雪涕凝竚”,则流露出一种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在内容上,岳珂通过对诗歌历史的回顾,强调了诗歌作为表达志向的工具,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重任。作者以“宸毫寄心”来传达皇帝的情感与理念,同时对古代诗人的歌唱回应表示赞赏,展现了对文人精神的高度认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其运用的典故与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使读者在欣赏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厚重感。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高宗皇帝诗作的赞美,更是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与思考,体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感与文化认同。
古者赋诗,惟以言志。
古代人作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
或陈卒章,或摭首意。
有的人直截了当地表达,有的人则提炼出核心思想。
惟圣秉籙,启于多艰。
只有圣明的君主在艰难困苦中才能坚守信念。
北乡之悲,銮舆未还。
北方的悲伤,皇帝的车驾尚未返回。
岁时雇瞻,雪涕凝竚。
每到节日,眼泪与雪水交融,显得格外悲伤。
宸毫寄心,亦或有取。
皇帝的笔墨寄托了他的心意,也许会有所回报。
惟唐二臣,一唱一酬。
只有唐朝的两位大臣,互相唱和,形成文采的交流。
节物感不,下笔不休。
对节令的感悟不断,笔下流淌不息。
西清燕閒,念此夐隔。
在西清的空闲中,思念这遥远的时光。
郁乎居南,凄其望北。
我在南方忧郁,凄然望向北方。
璧跗琅钮,舒卷龙笺。
美玉如璧,卷舒在龙形的纸上。
白云其翔,契阔十年。
白云在天空中飞翔,十年如一日的约定。
臣之管窥,尝读国史。
我这些微薄的见解,曾读过国史。
曹勋衣襟,洪皓幅纸。
曹勋的衣襟,洪皓的幅纸。
或恸或泣,或命以官。
或是恸哭或是流泪,或是以官职相命。
或间持书,或使问安。
或是间接持书,或是使人问安。
玉音琅琅,具记青汗。
玉音清脆,记载着青春的汗水。
宜其注思,感此归雁。
想必因此而思念,感受到归来的雁。
三诗之作,迭写杜韦。
三首诗的创作,交替写下杜甫的韦应物。
社日二篇,独书前诗。
社日的两篇,独自书写前面的诗。
昭哉圣情,如古之赋。
显然圣明的情感,如同古代的赋诗。
迄其弗偿,徒切舜慕。
即使没有回报,徒然切盼舜的美德。
霜露之履,谁无此哀。
霜露的履迹,谁没有这样的哀伤。
此或尼之,谓之何哉。
这或许是尼之所说,这又该称为何呢?
是帖之传,式媲遗训。
这是帖子的传承,犹如遗训一样。
敌忾于王,见者必备。
在王的敌忾中,见者必定备受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宸毫寄心”中的“宸毫”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云其翔”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