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05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窗前是谁种下的芭蕉树呢?
树荫满满地洒在中庭,
每片叶子都似乎在轻轻舒展,流露出些许情意。
在伤感的夜里,枕边传来三更时分的雨声,
细细的雨滴如同霖雨般淅淅沥沥,
愁苦的我无法忍受,北方的人也不习惯这样听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反映了李清照在生活中经历的孤独与愁苦。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漱芳斋主人,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在词的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李清照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波动,体现出她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添字采桑子”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正值战乱之时,个人生活的困窘与国家的动荡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失去的怀念。
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夜晚场景,诗中通过对芭蕉树和雨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开头的“窗前谁种芭蕉树”,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引发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思考。中庭的阴影满满,仿佛是对她内心情感的映射,叶片的舒展与收缩寓意着她对生活的复杂情感。
而“三更雨”的描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细雨轻轻落下,既是环境的描摹,也是心境的写照。雨声如同她心中的愁苦,淅沥不断,令人心生怜惜。最后一句“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雨声的感受,也道出了北方人与南方人情感上的差异,反映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渲染,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窗前谁种芭蕉树?
这一句引入了诗的场景,激起了对种植芭蕉树之人以及其背后故事的好奇。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重复的结构强调了中庭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幽静且略显压抑的氛围。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细致描写芭蕉叶,象征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往事的思念。
伤心枕上三更雨,
夜深人静时的雨声与心中的伤感相互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孤独的气氛。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细雨如同愁绪,反复的表现手法加深了情感的刻画。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最后一句则是对自己情感的总结,北方人对这样的细雨不习惯,暗示了文化与情感的隔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芭蕉树与雨声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失去的怀念,体现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
“三更雨”所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情感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感受,而苏轼则通过历史与人生的感悟展现出更为宏大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