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3:18
琐窗寒
作者: 黄廷璹 〔宋代〕
驻马林塘,还寻旧迹,雨收秋晚。
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
记相逢画堂宴开,乱花影入帘初卷。
正小池涨绿,丝纶曾试,事随鸿远。
凄断。情何限。
料素扇尘深,怨娥碧浅。
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
问低墙双柳尚存,几时艳烛亲共剪。
但凝眸,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
我驻马在林塘边,仍在寻找旧时的足迹,雨停了,秋天的晚景渐渐显露。
残余的蕉叶映照在窗子上,努力展现我内心的情感。
记得那次在画堂中相逢,宴会刚刚开始,花影纷乱地映入初卷的帘子。
正当小池水涨绿时,我曾试过用丝线钓鱼,往事随鸿雁而去,令人凄凉。
情感如此深重,何止这些?
只怕那素扇上积满了尘埃,怨恨如月光般淡薄。
清宫的华丽羽衣,满是苔藓的诗笺题字。
我问那矮墙边的双柳是否还在,几时能与亲友共剪烛光?
但我只是凝视远方,几点遥远的山峰,春色正如染料般青翠。
作者介绍:黄廷璹,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冬之际,表现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惆怅。
《琐窗寒》是黄廷璹的一首感情细腻、意境深邃的诗作。全诗以“驻马林塘”开篇,描绘了一个寻旧之旅。诗人在秋晚的雨后,站在窗口,凭窗眺望,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往日的美好。通过“残蕉映牖”的描写,诗人将秋天的凋零与内心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在诗的中段,诗人回忆起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宴会的欢乐与现实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命运的无奈。小池涨绿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机,更映射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结尾部分,诗人用“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来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与理想,尽管现实中有许多的遗憾与不如意,但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始终存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格与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向往,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驻马林塘”中的“驻马”意指什么?
A. 停留在马边
B. 驾驭马匹
C. 在马旁休息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残蕉”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美好
B. 失落与怀念
C. 生机
D. 友情
诗的最后一句“春色青如染”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生活的绝望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廷璹的《琐窗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但黄廷璹的作品更为沉郁,李清照则多了一些柔美与婉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