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57
《谒仙观二首 其一》
作者:马戴
我生求羽化,斋沐造仙居。
葛蔓没丹井,石函盛道书。
寒松多偃侧,灵洞遍清虚。
一就泉西饮,云中采药蔬。
我生来就追求飞升成仙,洗净身心来建造仙居。
葛藤蔓延覆盖了炼丹的井口,石箱中盛满了道教经典。
寒冷的松树多半倾斜生长,灵气四溢的洞穴遍布清幽的空灵。
我时常在泉水西边饮水,云中采摘药材和蔬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与道教思想相结合,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谒仙观二首》写于唐代,正值道教思想兴盛的时期,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仙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谒仙观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修仙理想的诗作,诗中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背景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以“我生求羽化”开篇,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对仙境生活的向往。接着,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种种细节,如“葛蔓没丹井”,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丰饶,也隐含了道教修炼的艰辛。
“寒松多偃侧”的意象则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尽管环境严酷,松树依然生长,这与修道者的境遇相似,传达出一种无畏的追求精神。而“灵洞遍清虚”则描绘了一个清幽高远的环境,暗示着修道者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和谐。
最后两句“一就泉西饮,云中采药蔬”则生动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自然中畅饮清泉,采摘药材,恍若人间仙境,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长生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羽化”指的是什么?
A. 洗澡
B. 修炼成仙
C. 旅行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A. 丹井
B. 寒松
C. 云中采药蔬
“葛蔓没丹井”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自然的丰饶
B. 修炼的困难
C. 生活的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马戴更侧重于修道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表达,反映出了不同的诗风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