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49:58
初到阙下
作者:曹勋 〔宋代〕
墨敕双驰侍帝傍,何堪窘步入明光。
退风久作翻风翼,倦客何能入客梁。
野寺残僧思缓步,断桥流水忆寒香。
何时裋褐携筇去,数里松声细麦冈。
初到阙下
作者:曹勋 〔宋代〕
墨色的敕令马车疾驰在帝王身边,我何以忍受这种窘迫步入明光殿?
退去的风早已化为翻飞的风翼,疲惫的旅人又怎能进入客舍的梁上?
野外的寺庙里,残存的僧人思念着缓慢的步伐,断桥流水让我回忆起那寒冷的香气。
何时我可以穿上粗布衣服,背着竹杖离去,听着数里外松树间传来的细微麦田声?
曹勋(约1080-1120年),字嗣宗,号汝霖,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关注。曹勋的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本诗创作于曹勋初入朝廷之际,身为官员的他面临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压力,诗中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初到阙下》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宋代诗作,诗人通过对初入朝廷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以“墨敕双驰侍帝傍”引入,表现了诗人身处权力中心的紧张和窘迫,随之而来的“何堪窘步入明光”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这种不适感。这里的“明光”不仅指明光殿,象征着繁华的政治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权力游戏的无奈与抗拒。
接下来的“退风久作翻风翼,倦客何能入客梁”则通过对比,描绘了诗人心灵的疲惫与对安静生活的渴望。借助自然意象,诗人将自身的情感与周围的环境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息。
“野寺残僧思缓步,断桥流水忆寒香”转而引入自然景象,构建出一种孤独却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悠然自得生活的怀念。最后的“何时裋褐携筇去,数里松声细麦冈”则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渴望摆脱官场的纷扰,回归到自然的怀抱。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展现了曹勋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初到阙下》的作者是?
诗中“明光”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倦客”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