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寒食》

时间: 2025-08-12 10:33:30

诗句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10:33:30

原文展示

寒食
沈佺期 〔唐代〕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个寒食节的日子里,天空中到处看不到火焰,地上也都藏尽了烟雾。我不知道哪里有火,竟然燃起了我心中的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古代节日,禁止生火做饭,人们只能吃冷食。
  • 普天:整个天空。
  • 灭焰:火焰熄灭。
  • 匝地:遍布大地。
  • 尽藏烟:所有的烟雾都隐藏起来。
  • 不知:不知道。
  • 何处:哪里。
  • 客心:客人的心情。
  • :燃烧。

典故解析:
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表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在这个节日,民间有禁火的习俗,诗中通过“普天皆灭焰”的描写,表现了这一节日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孟云,生于唐玄宗时期,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节日习俗带来的内心感触与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寒食》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寒食节日的氛围。诗的开头“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节日特有的宁静和肃穆,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哀伤与空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暗示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第二句“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将个人情感与节日的沉重氛围结合在一起。诗人心中燃起的思念之火,正是对亲情的无尽追忆,尽管外界的烟火消失,但内心的思念却愈发炽热。这种情感的冲突,反映了人在特定节日里常有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渗透出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细腻观察,既有对节日习俗的描摹,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普天皆灭焰:整个天空的火焰都消失了,表现出节日的宁静与肃穆。
  2. 匝地尽藏烟:地面上的烟雾也都无影无踪,进一步渲染了寒食节的氛围。
  3. 不知何处火:诗人自问,哪里还有火焰呢?这是对节日禁火习俗的反映。
  4. 来就客心然:却在心中点燃了思念的火焰,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节日的静谧与内心的动荡。
  • 比喻:将心中的思念比作火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热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食节的外在表现,深入探讨了人对亲情的思念和节日带来的孤独感,反映了人性中的柔软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热情,但在此处却是消失的,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
  • :代表着模糊与不确定,隐喻着对逝去时光的眷恋。
  • :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燃烧,尽管外在被压抑,内心依然热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是哪个节日的诗?
    A. 端午节
    B. 寒食节
    C. 中秋节

  2. 诗中的“普天皆灭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寂静与哀伤
    C. 愤怒

  3. 诗人对节日的感受是?
    A. 轻松愉快
    B. 孤独与思念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沈佺期的《寒食》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亲情的思念,但沈佺期更侧重于节日习俗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沈佺期研究》

相关查询

杂兴四首 其二 杂兴四首 其一 吴江五首 其五 望庐山 水调歌头·太白乃吾祖 江城子·琉璃滑处玉花飞 江城子·老饕嗜酒若鸱夷 水调歌头·物我本虚幻 水调歌头·律吕自相召 水龙吟·笑不知天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旷夫怨女 凑浅 深知灼见 示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民柄 门殚户尽 食官令 老身 竹字头的字 七开头的成语 浮生如寄 乙字旁的字 虎头燕颔 臣字旁的字 槛猿笼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