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6:16
梦逐寒潮去。望中原重遮岭树,静临江渚。将帅何人思宗泽,岸上不闻呼渡。渐报得边烽几处。我欲为公罗豪俊,待他年好击平蕃鼓。要起趁,荒鸡舞。蓬莱此去无多路。试评量衣冠上国,肯为奴虏。似血红棉擎高干,斯意凭谁共语。细领略异方风土。白下敧眠时难更,问诗人果合南迁否。憎短翅,阻冲举。
梦中我追随寒潮而去,远望中原重重遮挡的岭树,静静地伫立在江边。如今将帅中,谁会思念宗泽(宗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呢?岸边听不到渡船的呼唤。渐渐地传来边疆烽火的消息。我想为您招募豪杰,等待来年能好好击鼓平叛。要趁此机会,荒鸡也在舞蹈。蓬莱仙境虽近,却无多路可行。试着评量一下朝廷的衣冠,是否愿意为奴隶而屈服。像那鲜红的棉花高高举起,这种心意又能与谁诉说?细细品味异乡的风土人情。在白下(白下是地名)难以再安眠,问问诗人是否真的适合南迁呢。憎恶那短翅的鸟,阻碍了冲天之举。
龙榆生(1892年-1976年),近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及文学评论家,生于中国山西,后移居北京。他的诗作通常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学修养。
《贺新郎》创作于动荡的时代,正值民国时期,国家面临外忧内患。诗人借用古典韵律,抒发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呈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深思。开头的“梦逐寒潮去”便暗示了诗人的不安与迷茫,紧接着对中原的眺望,仿佛在寻找失去的光辉与希望。诗中提到的“将帅何人思宗泽”,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缺憾与失落,表现出对当下将领缺乏责任感的失望。
“渐报得边烽几处”,则是对边疆战火的忧虑,显示出国家动荡的现实。而“我欲为公罗豪俊”则流露出诗人希望为国家招募人才的愿望,展现了其爱国情怀。诗的结尾部分又通过对南迁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诗中多种意象交织,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悲壮又充满思考,是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探讨。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命运与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既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也展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寒潮”象征什么? A. 理想 B. 困境 C. 荣耀
“将帅何人思宗泽”中的“宗泽”指的是? A. 一位历史将领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诗人对南迁的态度是? A. 积极向往 B. 怀疑与迷茫 C. 完全否定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龙榆生的《贺新郎》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快意的豪情。两者在主题上有异同,但都体现了强烈的个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