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02
雨中过临平湖
作者:沈括 〔宋代〕
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
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
败蓬半漏野更好,短缆数断迟转闲。
溪翁此日乘浩渺,搔首坐哨烟云间。
在清澈的浅水中,绿蒲轻轻摇曳,水面上波浪翻滚,雨声急促而清脆。
画舫轻舟惊起远近的雁群,山间的云雾似乎要被打乱。
半边干枯的蓬草更显得野趣盎然,几根短缆断了,船只缓缓漂荡。
今天的溪边老翁,乘着浩渺的水面,搔首思索,坐看烟云变幻。
作者介绍: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沈括晚年,他在仕途和学术上都经历了许多波折,选择在临平湖畔静心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沈括的《雨中过临平湖》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雨后的临平湖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绿蒲浅水清回环”描绘出湖面清澈、植被葱郁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气息。接着“浪头雨急声珊珊”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现场的动感与生气,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而后两句“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将舟的轻扬与雁的惊起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同时“宿霭”的描写又为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最后两句“败蓬半漏野更好,短缆数断迟转闲”,通过对败蓬与短缆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溪翁的形象更是传达了对生活的淡泊与超然,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画桡”指的是什么?
“宿霭欲乱高低山”中“宿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溪翁是如何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另一位诗人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不同表达,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