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9:48
桃源忆故人 题瓶中桃花遗画
作者: 孔韫辉〔清代〕
图中春色浓如许。
春只银毫能驻。
写出嫩红娇吐。
画史乘鸾去。
断丝预谶诗人悟。
引得泪痕无数。
新燕窗前如诉。
似说天台路。
这幅画中春色如此浓郁,
只有用银毫才能留住这春光。
画中描绘出嫩红的桃花娇艳欲滴,
画的历史如同乘着鸾鸟飞去。
那断了的丝线,仿佛预示着我的领悟,
因此我留下无数泪痕。
新燕在窗前轻声诉说,
似乎在讲述通往天台的路。
作者介绍:
孔韫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雅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富有自然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可能与作者对故人思念有关。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好,而诗中提到的泪痕则暗示了与故人之间的离别与思念。作者通过对桃花画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桃源忆故人 题瓶中桃花遗画》是一首抒情的诗作,借助桃花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故人的思念。开篇通过“图中春色浓如许”引入,直观地展现了画中桃花的美丽,同时“春只银毫能驻”则隐含了艺术创作的珍贵与难得,暗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转向内心深处的情感,提到“断丝预谶诗人悟”,不仅是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泪痕的无数,映射出情感的深切,仿佛是对故人深情的追忆。最后“新燕窗前如诉”,使得诗意更为生动,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的重生,也暗示着希望与再聚的可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春色、桃花、新燕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思乡情绪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使得这幅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共鸣。
逐句解析:
图中春色浓如许。
描绘了画中春天的色彩多么浓烈,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只银毫能驻。
说明只有高超的画技才能将这美丽的春色定格在画中,强调了艺术的珍贵。
写出嫩红娇吐。
形容桃花的娇美与活力,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画史乘鸾去。
画作的流传与历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艺术的永恒。
断丝预谶诗人悟。
通过断丝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失去,表明了诗人的感悟与思考。
引得泪痕无数。
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情感的宣泄。
新燕窗前如诉。
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希望与温暖。
似说天台路。
传达了一种隐逸与理想归宿的追求,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比如“春只银毫能驻”中的比喻,使得春天的美丽与画技的关系生动鲜明;而“新燕窗前如诉”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界与人类情感产生了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故人的思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人生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毫”主要指什么?
A. 画笔
B. 银器
C. 笔记本
D. 银色的物品
“新燕窗前如诉”中“如诉”的意思是什么?
A. 诉说
B. 诉讼
C. 诉苦
D. 诉求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故人的怀念
C. 对人生的反思
D. 对艺术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春望》 - 杜甫
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思念。
《静夜思》 - 李白
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桃源忆故人》与《春望》都涉及对故人或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而后者则主要表现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