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35
年年心随雁,日日穹庐中。
遥见沙上月,忽忆建章宫。
每年心情随同大雁迁徙,日日在这个穹顶下徘徊。
远远看到沙滩上的月亮,忽然想起建章宫的往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势衰弱,作者身处这种背景中,常常怀念过去的美好和对故国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的“年年心随雁”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迁徙的主题,诗人把自己的感情与大雁的迁徙相联系,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奈。大雁每年南飞,象征着离别和孤独,而“日日穹庐中”的描述则强调了诗人不断地在孤寂的环境中徘徊,内心的渴望与失落交织。接下来的“遥见沙上月”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月亮的出现让人联想到宁静与美好,但同时也唤起了对往昔的怀念。“忽忆建章宫”这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建章宫象征着美好而逝去的往事,诗人在看到月亮时突然涌现的回忆,充满了对故国和过去的深切思念。这首诗在意境上展现了诗人的柔情与哀愁,情感细腻而深邃,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与美好往昔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心随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
C. 愤怒
“遥见沙上月”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孤独与思念
C. 努力
下列哪一句出自该诗?
A. 月落乌啼霜满天
B. 年年心随雁
C. 白日依山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姜夔的《同潘德久作明妃诗三首 其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姜夔的诗更侧重于对过往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李白的作品则更直接、激昂,突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