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5:26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
洞庭西北角,云梦更无边。
后有白湖沌,渺莽里数千。
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
白湖辛已岁,忽堕死蜿蜒。
一鳞大如箕,一髯大如椽。
白身青鬐鬣,两角上捎天。
半体卧沙上,半体犹沈渊。
里正闻之官,官使吏致虔。
作斋为禳祓,观者足阗阗。
敛席覆其体,数里闻腥膻。
一夕雷雨过,此物忽已迁。
遗迹陷成川,中可行大船。
是年完颜至,送死江之壖。
或云祖龙谶,诡异非偶然。
近日山阳人,采菱不知还。
望见三龙浮,目若电火然。
见龙多见尾,少见四体全。
一龙已为异,三者亦罕传。
又因渔湖侧,水中忽生烟。
烟中一驴出,绕身步蹁跹。
俄随霹雳去,欲语无由缘。
我闻语此事,乘舟往观焉。
径往枯葭浦,白鹭争相先。
湖有刘备庙,实司浩渺权。
徘徊无所见,归棹月明前。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26
作者:姜夔 〔宋代〕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
洞庭西北角,云梦更无边。
后有白湖沌,渺莽里数千。
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
白湖辛已岁,忽堕死蜿蜒。
一鳞大如箕,一髯大如椽。
白身青鬐鬣,两角上捎天。
半体卧沙上,半体犹沈渊。
里正闻之官,官使吏致虔。
作斋为禳祓,观者足阗阗。
敛席覆其体,数里闻腥膻。
一夕雷雨过,此物忽已迁。
遗迹陷成川,中可行大船。
是年完颜至,送死江之壖。
或云祖龙谶,诡异非偶然。
近日山阳人,采菱不知还。
望见三龙浮,目若电火然。
见龙多见尾,少见四体全。
一龙已为异,三者亦罕传。
又因渔湖侧,水中忽生烟。
烟中一驴出,绕身步蹁跹。
俄随霹雳去,欲语无由缘。
我闻语此事,乘舟往观焉。
径往枯葭浦,白鹭争相先。
湖有刘备庙,实司浩渺权。
徘徊无所见,归棹月明前。
在青草覆盖的长沙,洞庭湖的景色幽远相连。
洞庭湖的西北角,云梦的广阔无边。
后面有一个白湖,茫茫一片,数千里。
这岂止是个大盗窟,神龙在此盘旋。
白湖在辛亥年,忽然落下了死去的蜿蜒。
一片鳞片大如箕,一根胡须大如椽。
白身青鬣,两只角高高向天。
一半躺在沙上,一半仍沉在深渊。
里正听闻后,官员使吏前来恭敬。
设斋进行祈祷,前来看的人络绎不绝。
用席子覆盖其身,数里外都能闻到腥味。
一夜雷雨过后,这个物体忽然迁移。
留下的痕迹变成了河流,可以行大船。
那一年完颜氏来,送死者到江边。
有人说这是祖龙的预言,奇异并非偶然。
最近山阳的人,采菱时不知还。
远远看到三条龙浮出水面,目光如电火般闪烁。
见龙多见尾,少见完整的身体。
一条龙已成异物,另外三条也罕见传说。
又因湖边,水中忽然冒出烟。
烟中一头驴子出现,绕着身子踱步。
突然随雷电而去,想说却无从开口。
我听说这件事,乘舟前往观看。
径直到达枯葭浦,白鹭争先恐后。
湖边有刘备庙,确实掌管浩渺的权力。
徘徊无所见,归舟时月明如前。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其作品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山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考,反映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展现了姜夔深厚的诗歌技巧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诗人捕捉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又融入了人文历史的元素。诗中涉及的“神龙”、“刘备庙”等典故,使得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是引发了对历史、神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的开头通过“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清新的草地与浩渺的湖面相互交融,给读者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然而,随着“岂惟大盗窟,神龙所盘旋”的出现,诗人开始引入神秘的元素,令人感到一种隐秘的力量在主宰着这一片天地。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对一条龙的细致描写,表现了神秘生物的威严与壮丽,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思考,提及“完颜至,送死江之壖”,在这神秘与现实交织中,展现了人类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邃,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神龙”象征什么?
a) 力量
b) 神秘
c) 历史
d) 以上皆是
“青草长沙境”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城市
b) 自然
c) 战争
d) 文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姜夔的《昔游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在描绘自然景色上均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但姜夔更侧重于融合历史与神秘元素,而李白则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直接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