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09
十万里到此,辛勤讵可论。
唯云吾上祖,见买给孤园。
一月行沙碛,三更到铁门。
白头乡思在,回首一销魂。
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
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
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
空馀忍辱草,相对色萋萋。
远礼清凉寺,寻真似善才。
身心无所得,日月不将来。
白叠还图象,沧溟亦泛杯。
唐人亦何幸,处处觉花开。
涂足油应尽,干陀帔半隳。
辟支迦状貌,刹利帝家儿。
结印魔应哭,游心圣不知。
深嗟头已白,不得远相随。
送迎经几国,多化帝王心。
电激青莲目,环垂紫磨金。
眉根霜入细,梵夹蠹难侵。
必似陀波利,他年不可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万里跋涉来到五台山的辛劳与感慨,尽管旅途艰辛,但他仍然追求精神的寄托与真理的寻求。诗中提到自己在沙漠中游历,夜晚到达目的地,重重的乡愁让他感到无比黯然。雪岭之巅的孤坐,四周的天地显得低沉,河流横跨阗北,日落月升,景象如画。水石之间的香气扑鼻而来,猿猴也因老去而不再啼叫,周围一片宁静。
他远道而来拜访清凉寺,寻求真理却感到身心无所得,日月也不为他停留。诗中提到的白叠山和沧海,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作者感慨唐人何其幸运,处处都能感受到春花的盛开。接着,诗中提到一些宗教人物,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感悟与追求,最后无奈地感叹自己头已白,难以追随心中的理想。
贯休,唐代著名诗人和僧人,生于公元约830年,卒于870年。他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常常在诗中表达对生命、佛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本诗创作于贯休游历五台山期间,正值其对人生、信仰的深刻思考之时。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对诗人的精神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贯休通过描绘五台山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游历感受,表现了修行者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十万里路的艰辛,引入了自己的旅程,既是对身体的跋涉,也是对心灵的探索。通过意象的交织,如“雪岭”“白头乡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贯休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如“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流逝。诗中对佛教的人物和理念的提及,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的反思与敬仰,反映出他对真理的渴求。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理想的追寻,体现出贯休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追求,尤其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贯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十万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白头乡思在”中的“乡思”指的是什么?
诗中“远礼清凉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者都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感慨,但贯休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佛教的思考与精神追求,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山河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