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1:09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
深黄狖小,地暖白云多。
孔圣嗟大谬,玄宗争奈何。
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
花落谷莺啼,精灵安在哉。
青山不可问,永日独裴回。
冢穴应藏虎,荒碑只见苔。
伊余亦惆怅,昨日郢城回。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的故居,游人来此游览,感叹古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中提到深黄的狖猴,温暖的土地上白云飘浮,孔子对此感到遗憾,玄宗对此无能为力。只剩下岘山的景色,千古流传,依旧巍峨。花儿凋落,谷中的黄莺啼叫,精灵又在哪里呢?青山不能询问,漫长的日子里我独自徘徊。冢穴里或许藏着猛虎,荒废的碑石上只长满青苔。我也感到惆怅,昨日刚从郢城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字子纯,号少微,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孟浩然故居之时,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生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惆怅。
贯休的这首诗兼具景与情的描写,开头即以“孟子终焉处”引出主题,带有浓厚的怀古情怀。诗中通过游人的流连,展现了孟浩然故居的宁静与古老,带着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当下的思考。
“深黄狖小,地暖白云多”,描绘出温暖的自然环境,生动而富有生机。接着,诗人引入孔子与玄宗,意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孔子的思想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苍白无力,而“空馀岘山色,千古共嵯峨”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尽管自然景色依然壮丽,但历史的沉重感依旧令人感到压抑。
“花落谷莺啼,精灵安在哉”一联,诗人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交融,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最后的“冢穴应藏虎,荒碑只见苔”更是将对历史的思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沉重的历史象征着遗忘与消逝。
整首诗以诗人独自徘徊于青山的情景作结,留下了无尽的惆怅与思索,展示了贯休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理想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交织着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游人得得过”意指:
A. 游人稀少
B. 游人络绎不绝
C. 游人感到失落
D. 游人停留很久
“孔圣嗟大谬”中的“孔圣”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荀子
C. 孔子
D. 玄宗
诗中提到的“花落谷莺啼”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生命的流逝
C. 繁荣的景象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