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1:01
沁园春 春日山居二首 其一
作者:王于臣
徙倚柴门,如许春光,幽思无聊。
渐浅藻浮青,烟生溪口,长松分翠。
晴蔽山椒。断续人家,参差林麓,
官道遥通大石桥。香风起,
又吹残秾李,落尽夭桃。
竹篱夹住墙腰。更北舍东邻屋覆茅。
喜叱叱村童,畦边驱犊,乌乌渔夫,
浦外鸣桡。时见斜阳,平连莽苍,
荷锸随身下采樵。都休问,
问王孙芳草,愁绝魂销。
我倚靠在柴门上,望着这美好的春光,心中幽思无聊。
水草渐渐浮现出青色,烟雾在溪口升起,长松树分开了翠绿的景色。
阳光照在山椒树上,隐约可以见到几户人家,参差不齐的房屋坐落在林麓之间,
官道远远通向大石桥。香风阵阵吹来,
又把残留的秾李花瓣吹落,桃花也已凋零。
竹篱笆夹住了墙边,北边的房舍和东邻的茅屋相连。
欢快的村童在田埂边驱赶着小牛,
渔夫在浦外划着小船,时而可以见到斜阳,
平坦的草地延展到苍茫的远方,
我背着锹下山去采集柴火。
不必再问那些王孙的芳草,只觉得愁苦无比,心灵也随之销蚀。
作者介绍:王于臣,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表达了在山居环境中,诗人对静谧生活的享受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王于臣的《沁园春 春日山居二首 其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山居图,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清新气息和田园生活的恬静。
诗人在柴门前徘徊,感受到春光的温暖,心中却又生出幽思,显示出一种内心的矛盾。随着景色的描绘,水草的青色、烟雾的升起、松树的翠绿,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居画卷。诗中“香风起,又吹残秾李”,不仅描绘出春日的气息,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村童的欢笑声、渔夫的划船声,构成了山村生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在字里行间流露,尤其在提到“喜叱叱村童”时,展现了对无忧无虑童年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诗人以“都休问,问王孙芳草,愁绝魂销”作结,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似乎不再追求名利,而是沉浸于自然的怀抱中。这种态度让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村童”在田边做什么?
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态度是:
“都休问,问王孙芳草”这句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