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9:53:20
于越得岁星,伐之是逆天。
吴其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缘人事尽,天道乃好还。
夫妻请臣妾,饲马良亦艰。
迄乎石室归,坐则仰胆悬。
每食必尝胆,折节当世贤。
躬耕夫人织,早朝仍宴眠。
赈贫吊死丧,劳苦士卒先。
令发坐沾襟,偃卧涕泗涟。
细及采葛女,行歌愤所宣。
吴人既以败,栖息姑苏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怜。
亦欲如会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赐吴,不取祸败延。
今以吴赐越,越其敢舍旃。
夫差乃自杀,蒙面归重泉。
越兵北渡淮,致贡天王前。
赐胙命为伯,号令如风湍。
攻秦秦引咎,畴敢逆我颜。
诸侯毕称贺,横行江淮间。
伯业追桓文,禹祀若再鲜。
惜者猜功臣,乌喙鲜保全。
安乐转予弃,恐惧曾周旋。
功成名遂矣,身退道固然。
不见属镂赐,鸱夷抑何冤。
大患在肘腋,早已相弃捐。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53:20
于越得岁星,伐之是逆天。
吴其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缘人事尽,天道乃好还。
夫妻请臣妾,饲马良亦艰。
迄乎石室归,坐则仰胆悬。
每食必尝胆,折节当世贤。
躬耕夫人织,早朝仍宴眠。
赈贫吊死丧,劳苦士卒先。
令发坐沾襟,偃卧涕泗涟。
细及采葛女,行歌愤所宣。
吴人既以败,栖息姑苏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怜。
亦欲如会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赐吴,不取祸败延。
今以吴赐越,越其敢舍旃。
夫差乃自杀,蒙面归重泉。
越兵北渡淮,致贡天王前。
赐胙命为伯,号令如风湍。
攻秦秦引咎,畴敢逆我颜。
诸侯毕称贺,横行江淮间。
伯业追桓文,禹祀若再鲜。
惜者猜功臣,乌喙鲜保全。
安乐转予弃,恐惧曾周旋。
功成名遂矣,身退道固然。
不见属镂赐,鸱夷抑何冤。
大患在肘腋,早已相弃捐。
在越国得到了岁星(象征好运),而攻击他却是逆天而为。
吴国的兴盛不过四十年。
这也是因为人事已尽,天道自然会有回报。
丈夫和妻子请命于臣妾,饲养良马也非常艰难。
直到回到石室,坐下时仰视悬挂的胆。
每餐必尝胆,谦恭地对待世间的贤人。
自己耕作,妻子织布,早晨仍然在宴乐中沉睡。
救助贫困,吊唁死者,劳苦的士兵优先。
令发坐下沾湿衣襟,卧下时泪流满面。
细细听采葛的姑娘,歌声中愤懑地宣泄。
吴国人既已失败,栖息在姑苏山。
孤臣自知有罪,仰望希望君王怜悯。
也想像会稽一样,能行成赦免的前愆。
天赐越国给吴国,但不愿让祸败延续。
如今吴国赠予越国,越国又敢放弃什么呢?
夫差因此自杀,蒙面归入重泉。
越国的军队北渡淮河,向天王进贡。
赐予封地命为伯爵,号令如风湍急。
攻击秦国,秦国却自引咎,谁敢逆我?
诸侯们都来称贺,横行在江淮之间。
伯业追随桓文,禹的祭祀如再鲜见。
可惜的是猜忌功臣,乌鸦口中鲜有保全。
安乐转而被抛弃,恐惧曾经周旋。
功成名就,身退自然是理所当然。
不见属镂的赐予,鸱夷又有什么冤屈。
最大的隐患在于身边,早已被抛弃和捐弃。
黄毓祺,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历史见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历史和人性,常常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反映社会现实。
《咏史三十一首》是黄毓祺的代表作之一,书写了许多历史事件,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了权力的更替与人性的复杂,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以越国与吴国的历史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更迭和人性复杂的主题。诗的开头提到“岁星”,象征着好运,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越国伐吴的反思,表明了对历史发展的无奈与哲思。接下来的描写表现出吴国的短暂辉煌和夫差的悲惨结局,通过对人事的总结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
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事与天道的关系,指出人事的尽头天道自然会回报,体现了历史的周期性与宿命论。在描写夫差自杀的情节时,表现出历史的无情与权力的脆弱。最后的段落则对功臣的猜忌与安乐被抛弃表达了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思考,展现出深切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权力的更替与人性的复杂,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考,强调了在历史变迁中人应保持谦逊与警惕。
“岁星”在诗中象征什么?
夫差的结局是什么?
诗中“折节当世贤”意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