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0:47
挽郑郎公卫夫妇二首
刘克庄
灯窗磨岁月,竹帛勒功名。
晦迹溪西隐,终身谷口耕。
似山犹有漏,于佛悟无生。
尚喜家驹骏,何惭辅嗣甥。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郑郎公与卫夫妇的追悼与哀思。诗中提到岁月在灯窗下流逝,书籍记录了他们的功名。隐居在溪西的他们,终生在谷口耕作,似乎像山一样坚韧,但又难免有缺漏。作者在对佛理的领悟中感受到无生的真谛,尽管如此,仍对家中杰出后代感到欣慰,不觉得对不起他们的身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仲明,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与文赋,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借追悼郑郎公与卫夫妇,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郑郎公与卫夫妇的怀念与敬仰。开篇通过“灯窗磨岁月,竹帛勒功名”,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成就的记录,展现出对他们一生追求的认可。接下来的“晦迹溪西隐,终身谷口耕”则描绘了他们隐居后的生活,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似山犹有漏”一句,既是对人性缺陷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暗示着即便是坚固的山体,也会有裂隙,象征人性与理想的矛盾。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后代的欣慰,“尚喜家驹骏,何惭辅嗣甥”,展现出对家庭的期许与对人生延续的希望。这一情感基调贯穿全诗,使整体作品既有怀旧之情,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郑郎公与卫夫妇的追悼,体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对家族传承的期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自然与家庭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灯窗磨岁月”中的“灯窗”指什么?
诗中“似山犹有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对后代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刘克庄的作品则更为细腻,关注个人与家庭的延续与价值。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