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4:53
谁道炎州无劲植,君看韩木与苏枞。
憩棠此日成遗爱,伐树当年不见容。
巴俗曾传莱相柏,番人犹敬范公松。
阅三甲子方拈出,吴令之贤岂易逢。
谁说炎州没有坚韧的树木?你看看韩愈所种的木和苏轼所种的枞树。
在这棠树下休憩,这一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当年伐树时却没有见到它的容颜。
巴地的风俗曾传承莱相柏,异族的人们仍然敬仰范公松。
经过三十年才得以选出,吴令的才德难道容易碰到吗?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和,号长洲,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刚健激昂,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社会的关注。
本诗创作于刘克庄在惠州嘉祐寺的生活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植树活动的热情以及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反映了他希望通过树木的生长来传承精神与文化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树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坚韧精神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提到的“韩木”和“苏枞”不仅是对种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坚韧与不屈精神的象征。诗的前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打破了对炎州缺少劲植的传统看法,强调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看到壮丽的树木,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延续。
接下来的两句展示了一种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尤其是“伐树当年不见容”,让人感受到一种追忆的叹息,似乎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的珍视。最后两句提到“阅三甲子方拈出,吴令之贤岂易逢”,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对比,强调人才的难得与珍贵,反映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历史的沉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树木的描绘,反映出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贤才的珍视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韩木”和“苏枞”分别象征什么?
A) 文化的传承
B) 坚韧的精神
C) 历史的回忆
D) 以上都是
“阅三甲子方拈出”中的“三甲子”指的是多少年?
A) 30年
B) 60年
C) 90年
D) 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