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6: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6:49:32
荐亭
朝寻东郭来,西路历荐亭。
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
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
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
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棂。
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早晨我从东郭出发,沿着西边的小路来到荐亭。
群山仿佛在怨恨思念,显得惨淡而眉目忧郁。
奔涌的溪水低声细语,似乎在倾诉着什么。
难道我已经将这片景象遗忘已久,却又想小憩片刻。
我在松柏之间歇下马,坐起身来俯视窗棂。
秋日幸好尚未结束,然而外面却下起了细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荐亭”可以看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览胜地,可能与王安石的游历经历有关。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提出的新法,旨在改革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促进国家的富强。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荐亭》创作于王安石的游历期间,诗人可能在一次游览中,经过荐亭,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思绪,借景抒怀。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荐亭》是一首充满自然情感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以“朝寻东郭来,西路历荐亭”引入,简单明了地交代了游览的时间与地点,带给读者一种清晨出行的画面感。接下来的“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则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山的形态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示了一种苍凉、孤独的氛围。溪水的“泣幽咽”,又增添了一丝柔情与哀伤,仿佛在倾诉着诗人的烦恼与思绪。
此诗中,王安石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形成一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和谐美感。在“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昨日美景的怀念与不舍,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一句,既表现了对秋日的眷恋,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惆怅而又不失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王安石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荐亭”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个亭子
C. 一条河
诗中“众山若怨思”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荐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描绘了自然之美,然而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思索,而陶渊明则倾向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推荐书目
以上书籍均可帮助深入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背景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