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37
诗词名称: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丞相初得君,有志重儒术。
乃言天下士,徒此古清秩。
遂惩衒鬻人,忝冒十八七。
进君天禄阁,比众为第一。
又荐王张韩,恬可与君匹。
吾侪宜惭羞,空自预朝韠。
欲归无田园,强住枉岁日。
值君乘高轩,西望函谷出。
当时迎长卿,书史传未悉。
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
老农喜君来,田租不妄率。
织妇喜君来,缣机当俟毕。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
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
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
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白话文翻译:
丞相刚刚得到了您,您志向高远,重视儒家学问。
因此提到天下的士人,只有这古老的清白秩序。
于是对那些贩卖和买卖的人进行惩罚,冒充十八岁和七十岁的年纪。
您被晋升到天禄阁,成为众人之中最为杰出的人。
又推荐了王、张、韩等人,恬淡的品德可以与您匹配。
我们这些人都应感到羞愧,白白地参与朝廷的事务。
想要回乡却没有田园,勉强住在这里浪费岁月。
正值您乘坐华丽的车马,向西望去是函谷关。
当时迎接长卿,书史的传记尚未完成。
车马疾驰,背负着千千万万的希望,如今可否追问。
老农喜悦您来,田租不会被无故征收。
织妇喜悦您来,缣帛机也将等待完成。
府里的小吏喜悦您来,督责可以去掉暴虐。
疾苦的人无不向您求助,前人只遵法律。
锦绣的荣华已经浮现,康乐的百姓美好而丰盈。
这真是一个有志之士的理想,岂是名声名过其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0-1060),字梦得,号尧臣,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流畅,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作品以写景抒情为主,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何济川赴汉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何济川的赞赏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时局的思考。诗中提及的古清秩、士人理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与对社会的忧虑。整首诗以何济川的志向和德行为中心,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士人的崇敬,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中开头提到丞相重视儒术,表明当时政治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接着又提到天下士人需重视古代的清白秩序,显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在谈及何济川被任命到高位时,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他个人成就的祝贺,更通过对其他士人的比较,反映出对社会道德标准的思考。
在诗中,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百姓对何济川到来的期待,老农、织妇、府胥等不同身份的人都因他的到来而感到欢欣鼓舞,显示出何济川即将施政的美好愿景。诗人以此表达出对新任官员的信任与期待,流露出对社会安宁与繁荣的渴望。结尾部分强调“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不仅是对何济川志向的肯定,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的精神追求的高度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何济川的赞美与祝福,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期望,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对士人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丞相”是谁的官职?
A. 文官
B. 武官
C. 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D. 地方官员
何济川重视什么学问?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诗中提到的“老农喜君来”表达了什么?
A. 对何济川的反感
B. 对何济川的期待
C. 对田租的担忧
D. 对未来的悲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社会状况的关注,但梅尧臣的诗更加体现出对个别士人的祝福与期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具忧国忧民的情怀。两者在写作风格上有所不同,梅尧臣的语言较为清新流畅,而杜甫则更加沉重和深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