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0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01:09
尊王兴霸国,古莫重齐桓。
仲尼书大法,亦莫重更端。
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
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
扬风何端倪,鼓荡巨浸澜。
明珠及百怪,容畜知旷宽。
其後渐衰微,余袭犹未弹。
我朝三四公,合力兴愤叹。
幸时构明堂,愿为栌与栾。
期琢宗庙器,愿备次玉玕。
谢公唱西都,予预欧尹观。
乃复元和盛,一变将为难。
行将三十载,衣被剧纤纨。
後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
君家兄弟贤,挺拔尤坚宗。
譬彼登泰山,孰辨云径盘。
忽在高高巅,两腋犹插翰。
我久知子名,曾未接子驩。
前者和君诗,薄言惭儿肝。
淮南喜子来,袖刺字未漫。
明昌闻渡江,留书特相安。
今又获嘉辞,至味非咸酸。
尊王兴起霸国,古代没有比齐桓公更重要的人物。
孔子所著的《春秋》大法,同样没有比《更端》更重要。
文章的风气已转变,近代没有人能比得上韩愈。
笔力如雷电般迅猛,龙蛇般在深处翻腾。
风扬起何等的情景,激荡起巨大的波澜。
明珠和各种奇怪的事物,容纳着广阔的知识。
其后逐渐衰微,传承仍未中断。
我朝的三四位公卿,齐心协力感慨叹息。
幸好时运构建明堂,愿意成为栌树与栾树。
期待雕琢宗庙的器具,愿意备齐次玉玕。
谢公在西都歌唱,我也曾听闻欧阳公的观感。
如今元和盛世,变化将变得困难。
行将三十年,衣衫被细纤维所包裹。
后辈们喜爱成功,常常舞动朱色的翰。
君家的兄弟聪明,特别挺拔坚韧。
就像登上泰山,谁能分辨云间的小路。
忽然站在高高的山巅,两腋间插着翰墨。
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却未曾见过你。
之前和你对诗,轻薄言语让我羞愧。
淮南喜迎你来,袖中刺字未曾忘。
明昌传闻渡江,特地留书相安。
如今又得到了佳辞,滋味非但咸酸。
梅尧臣,宋代诗人,字圣俞,号白山,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归隐。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抒情,善于描绘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涉及哲理和人文关怀,常通过对比和抒情表达个人情感。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是梅尧臣与友人王平甫的诗歌交流,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关注,表现出对古代贤士的怀念和对当代局势的思考。同时,诗中对友人的称赞和对后辈的寄望,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梅尧臣对古今文人风采的感慨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齐桓公和孔子的提及,奠定了诗歌的历史厚度,强调了古代贤士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表现出梅尧臣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仰慕。接着,诗人借用韩愈的例子,指出近世文人虽有才华,但风气已趋向浮华。通过“健笔走霹雳”的形象描绘,诗人展现了对当代文人的赞美,表达了对文人应有的力量和影响力的期待。
在诗的中段,梅尧臣通过对比描绘出当前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最终,诗人以个人经历和对友人的赞美作为总结,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对文学和人际关系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回应,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理解。
本诗主题围绕古今文人的比较,展现了梅尧臣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充满了对理想文人的追求和对当代文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现实的责任感。
齐桓公在诗中象征什么?
“健笔走霹雳”中“霹雳”用来形容什么?
诗人对后辈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