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陇头水》

时间: 2025-07-29 05:07:30

诗句

流水出陇头,白石乱高树。

四海远深渊,原泉日夜注。

不见人物景,独向东流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5:07:30

原文展示:

陇头水 祝允明 〔明代〕 流水出陇头,白石乱高树。四海远深渊,原泉日夜注。不见人物景,独向东流去。

白话文翻译:

从陇头流出的水,清澈见底,白石点缀其间,高大的树木错落有致。这水流虽然远离深渊,但源头之泉日夜不停地注入。在这流动的过程中,看不到人烟和景物,只是独自向东流去。

注释:

  • 陇头:指陇山之巅,古代常用来指代边疆或偏远之地。
  • 白石:白色的石头,这里形容水流清澈,石头可见。
  • 乱高树:高大的树木错落有致。
  • 四海:指广阔的地区。
  • 原泉:源头的泉水。
  • 不见人物景:指水流经过的地方荒凉,无人烟,无景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描绘。这首诗通过对陇头水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自然的壮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祝允明游历边疆时所作,通过对陇头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自然景观的感慨和对远离尘嚣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陇头水的景象,通过对白石、高树、原泉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自然的壮美。诗中的“不见人物景”一句,更是加深了这种荒凉感,而“独向东流去”则表达了水流不息、自然永恒的意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水出陇头”:开篇即点明地点和主题,陇头的水流,象征着边疆的自然景观。
  • “白石乱高树”:通过白石和高树的描绘,展现了水流的清澈和周围环境的自然美。
  • “四海远深渊”:强调水流的源头远离深渊,意味着水流的纯净和源头的高远。
  • “原泉日夜注”:描绘了源头之泉日夜不停地注入水流,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生命的延续。
  • “不见人物景”:表达了水流经过的地方荒凉无人,加深了边疆的荒凉感。
  • “独向东流去”:最后一句表达了水流不息,独自向东流去的意境,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石和高树的描绘,比喻水流的清澈和周围环境的自然美。
  • 拟人:“独向东流去”赋予水流以人的行为,表达了水流不息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陇头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然永恒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白石、高树、原泉、流水。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边疆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荒凉与壮美并存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陇头”指的是什么地方? A. 边疆 B. 城市 C. 农村 D. 山脉 答案:A

  2. 诗中的“白石乱高树”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荒凉 B. 繁华 C. 自然美 D. 人烟稠密 答案:C

  3. 诗中的“独向东流去”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水流不息 B. 人生无常 C. 自然永恒 D. 荒凉无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登高》:通过对边疆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祝允明《陇头水》: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而祝允明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全宋诗》:收录了杜甫的《登高》。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云际寺赠深上人 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送杨少府赴阳翟(即舍人之弟) 送吉中孚拜官归业 题郑少府林园 卧病寄苗员外 送丘丹归江东 送张芬归江东兼寄柳中庸 东门送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粉牌 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附开头的成语 扶墙摸壁 台衡 貝字旁的字 药笼中需 内宅 包含蕲的词语有哪些 东越 横无忌惮 哀矜惩创 开弓没有回头箭 麦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偏听偏言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