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6:12
霜肃秋天迥。看紫塞西风劲。关门榆老,城头柳断,孤鸿留影。渐满川组练申军令。清苦日胡笳称。马萧萧鸣未了,莲花幕底难听。回首望江南,全然是暮云遮定。时向镜中看,都无青鬓剩。穷塞主枕头欹着,沉吟数戍柝寒更永。试语悲秋客,征夫愁更盛。
霜寒肃杀,秋天显得格外清冷。看那紫色的边塞,西风呼啸而来。关门前的榆树已经老去,城头的柳树也断了,孤雁的影子留在天边。渐渐地,川流已满,申军已下令出征。清苦的日子里,胡笳声声凄切。马嘶声萧萧,未曾止息,莲花帷幕下的声音也变得难以入耳。回首望向江南,满眼都是被暮云遮蔽的景象。此时向镜中看,已无青丝剩下。穷困的边塞,主人的头枕在一旁,沉吟着数声更深的戍钟,夜更显漫长。试着对悲秋的旅人说话,征夫的愁苦又加重了。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冬之交,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征途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塞垣春》以描绘秋天的苍凉之美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霜寒的气息弥漫,清冷的秋天让人倍感孤寂,紫塞的西风更是增添了戈壁的荒凉。诗人以“关门榆老,城头柳断”来表现边塞的衰败与凋零,孤雁的身影则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满川的军令与清苦的日子中,胡笳声声的悲凉,马鸣声未了,仿佛在诉说着士兵心中的忧虑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首江南,感受到暮云的遮蔽,时间的流逝在镜中显现出青丝的消逝,生命的无常感油然而生。最后,诗人以“穷塞主枕头欹着”描绘了边塞主人的孤寂与思索,沉吟在漫长的夜晚,更加凸显出征人的愁苦。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时间与故乡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途的反思,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人回首望向哪里?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