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5:15
解佩令
—— 易顺鼎 〔清代〕
啼花莺晓,栖香燕晚,到临歧尽换销魂样。
若问天涯,料只在个人心上。
最难抛被池红浪。
低篷短蜡,官河听雨,似年时黄昏罗帐。
赢得飘零,算不负浅斟低唱。
检青衫泪痕无恙。
清晨鸟儿在花间啼鸣,傍晚香燕在树上栖息,直到离别时才发现这销魂的情景。
如果问我天涯何处,恐怕答案只在我心中。
最难舍弃的,是那池塘边的红色浪花。
在低矮的篷帐下,听着官河的雨声,就像是过去年华中的黄昏。
尽管经历了飘零的岁月,也算是不辜负那浅酌低唱的时光。
我只是在青衫上找寻泪痕,却发现一切依然无恙。
易顺鼎(1650-1715),清代著名词人,字子明,号静斋。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解佩令》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解佩令》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词作。诗中通过清晨和傍晚的鸟鸣、燕栖,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依恋。开头的“啼花莺晓,栖香燕晚”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晨曦与黄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随着词意的推进,诗人将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与难舍。
“若问天涯,料只在个人心上”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天涯虽远,但情感的牵绊却是无处不在。接下来的“最难抛被池红浪”,更是将情感的深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象征着内心难以割舍的牵挂。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颇为丰富,诗人以“低篷短蜡”和“官河听雨”来渲染一种静谧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最后的“青衫泪痕无恙”,则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了升华,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与释怀。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反思。
“啼花莺晓”中的“啼”字,意思是:
A. 吼叫
B. 啼哭
C. 高歌
“低篷短蜡”中的“蜡”指的是:
A. 蜡烛
B. 蜡笔
C. 蜡像
诗中提到的“池红浪”象征的是:
A. 美好的情感
B. 难以割舍的情感
C. 远方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