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醉拈黄花》

时间: 2025-04-23 14:33:57

诗句

醉拈黄花,笑持白羽。

秋江绿涨迷平楚。

燕鸿曾寄去年书,汉皋不记来时路。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

兰成憔悴愁难赋。

香囊钿合忍重看,风裳水佩寻无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33:57

踏莎行·醉拈黄花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醉拈黄花,笑持白羽。
秋江绿涨迷平楚。
燕鸿曾寄去年书,
汉皋不记来时路。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
兰成憔悴愁难赋。
香囊钿合忍重看,
风裳水佩寻无处。


白话文翻译:

我醉了,轻轻地拈起黄花,笑着握着白色的羽毛。
秋天的江水绿意盎然,让我迷失在这平坦的楚地。
燕子和鸿雁曾寄来去年的信,
我却不记得在汉水之滨的来路。
天边归来的船只,云中烟雾缭绕的树木。
兰花因愁而憔悴,难以抒发我的愁绪。
香囊和镶金的合子让我不忍再看,
风中的衣裳和水中的佩饰无处寻觅。


注释:

  • 醉拈:醉酒后轻盈地拈起。
  • 黄花:黄花指的是菊花,象征着清雅与高洁。
  • 白羽:可能指的是扇子或其他白色的物品。
  • 平楚:平坦的楚地,指的是江南一带。
  • 燕鸿:燕子和鸿雁,常用作思乡之情的象征。
  • 汉皋:汉水边的草滩。
  • 香囊钿合:香囊是用来盛香料的袋子,钿合是镶金的合子,象征过往的美好回忆。
  • 风裳水佩:风中的衣裳和水中的佩饰,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字惟白,号如斋,南宋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常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袁去华的生平多处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这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

《踏莎行·醉拈黄花》创作于宋代,正值时局动荡,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记忆的追怀在诗中得以展现。此时的袁去华可能正经历个人的失意和对往昔的怀念,因此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踏莎行·醉拈黄花》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词作,整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回忆。开篇“醉拈黄花”,展现了诗人醉态朦胧,随性而为的洒脱;而“笑持白羽”则暗示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秋江的“绿涨”引人入胜,却也带来迷失的感觉,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

“燕鸿曾寄去年书”,这里的燕子和鸿雁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更是寄托着思乡情感的信使。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中夹杂着对现实的惆怅,而“汉皋不记来时路”则流露出对过去的模糊与迷茫,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描绘云中烟树、香囊钿合等意象,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强调了无法再现的过往和愁苦的情绪。整首词在清丽的语言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拈黄花:表现了诗人在醉态中的洒脱与自由,黄花象征着清雅的美。
  2. 笑持白羽:笑意中带有一丝轻松,白羽可能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状态。
  3. 秋江绿涨迷平楚:通过描绘秋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迷失与对自然的感知。
  4. 燕鸿曾寄去年书:燕子和鸿雁寄信,象征着思乡之情与回忆。
  5. 汉皋不记来时路:对往昔的模糊,表现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
  6.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描绘归来的船只与烟雾缭绕的树,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7. 兰成憔悴愁难赋:兰花因愁而憔悴,体现诗人的内心愁苦。
  8. 香囊钿合忍重看: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象征着过往的回忆。
  9. 风裳水佩寻无处:风中的衣裳与水中的佩饰无处可寻,暗示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与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花”与“白羽”,通过物象传达情感。
  • 拟人:如“燕鸿曾寄去年书”,赋予燕鸿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清丽的洒脱,又有淡淡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雅。
  • 白羽: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
  • 秋江: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燕鸿:寄托着思乡与怀旧的情感。
  • 香囊钿合:象征着过往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醉拈黄花”中的“黄花”指代什么?

    • A. 玫瑰
    • B. 菊花
    • C. 荷花
    • D. 兰花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汉皋不记来时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__的迷茫。

  3. 判断题:诗中“香囊钿合忍重看”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无奈和留恋。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1. B
  2. 过去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袁去华的词更显得细腻和愁苦,而辛弃疾则更为豪放与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袁去华的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查询

胡姬年十五 扶风歌 扶风歌 答卢谌诗 重赠卢谌 北上留别祖道诸公 清平乐 雨后坐月 病中咏秋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馬字旁的字 文选烂,秀才半 谴怒 包含璧的词语有哪些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王字旁的字 衔橛之变 榬板 如登春台 覆盖面 沾滞 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包含幅的词语有哪些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