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34
故国苍凉天地秋,谁将肝胆托清流?
狂澜已向东南倒,正气偏于草莽留。
愤似安民悲刻石,厚同齐相赎孤囚。
画工只貌须眉古,一片丹心未易求。
故国的景象苍凉,天地间弥漫着秋意,谁能将自己的肝胆寄托于清流之中?
狂风巨浪已经向东南倾倒,正义的气节却偏偏留在草野之中。
我的愤怒如同安民的悲哀,刻在石头上,厚重的情谊如同齐国的相国一起赎回孤独的囚徒。
画工只是描绘古人的容貌,然而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却是难能可贵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中坚,清代诗人,生于1710年,卒于1779年,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抒发爱国情怀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古国的回忆和对时局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之士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以苍凉的秋景为背景,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故国的苍凉与天地的萧瑟相映成趣,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狂澜已向东南倒”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代的风云变幻,正义与良知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愈加珍贵。诗人以愤怒和悲伤为情感基调,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作品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肝胆”的追求和对“正气”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一句“画工只貌须眉古,一片丹心未易求”,则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真诚之心的渴求与难得之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国深切的怀念与对忠诚之士的渴求,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正义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肝胆”指的是什么?
A. 忠诚和正义
B. 身体健康
C. 个人情感
“狂澜已向东南倒”中的“狂澜”比喻了什么?
A. 自然风浪
B. 社会动荡
C. 个人情绪
诗人在最后一节中想表达什么?
A. 对古人的怀念
B. 对真诚之心的渴求
C. 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中坚的《题马云逵像》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强调了历史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有悲壮之感,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