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8:18
远谪劳君两度行,复将文字试平衡。
干时岂为斗升禄,闻道应忘宠辱惊。
未了新书谁与读,重留佳句不胜情。
决科事毕知君喜,俗学消磨意自清。
远离故乡的流亡,辛苦让你多次出行;
再次用文字来试探自己的平衡。
在这个时候,难道是为了争斗升官发财吗?
听说应该忘却宠辱的惊慌。
新的书籍尚未完成,谁能和我一起阅读?
留下的好句子,情感难以自已。
考试结束后,知道你会感到高兴;
世俗的学问磨灭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清净。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苏辙的诗文与其兄苏轼风格相似,常以清新、婉约、直白著称。
此诗作于苏辙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留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次韵王适留别》是一首表达友谊与人生哲学的诗。诗中,苏辙在对友人的留别之际,回忆起彼此的交往与相知,语言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开篇提及“远谪”,让人感受到一种被迫的离别,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苦闷。接着,苏辙以“斗升禄”来阐释自己对名利的看淡,显示出一种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境界。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辙提到“新书”,暗示着他对创作的坚持和对文学的热爱。在此,他不仅期待着与友人一同分享创作的乐趣,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最后一句“俗学消磨意自清”,更是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哲理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气质与风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展现了高洁的品格和清明的心境。
苏辙在诗中表现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争取
B. 轻视和淡泊
C. 非常在意
D. 无法理解
“新书”在诗中象征:
A. 诗人的未来
B. 友谊的美好
C. 未完成的理想
D. 名利的追求
诗中“俗学消磨意自清”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对学问的热爱
B. 对世俗纷扰的超然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1-B,2-C,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