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0:08
积霭空林外,遥山失翠微。
铃声摇乱梦,帘影得朝晖。
溜疾水犹活,霜浓沙不飞。
劳生尘鞅里,那息汉阴机。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讲述了浓雾笼罩在林外,远山失去了翠绿的光辉。接着铃声打破了梦境,窗帘的影子沐浴在晨光中。溪水依旧奔流,霜冷的沙子却不再飞扬。最后,诗人感叹生活在尘世中的忙碌与无奈,仿佛无法摆脱汉代阴谋的束缚。
“汉阴机”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汉朝的权谋和阴险手段,寓意诗人对权谋和世事的无奈与反思。
作者介绍:柏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事的思考。
《晓发正定 其二》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并寄托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首联“积霭空林外,遥山失翠微”通过浓雾和远山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自然氛围。浓雾的存在使得远处的山脉失去了清晰的轮廓,给人一种朦胧而又深邃的感觉,暗示着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
接下来的“铃声摇乱梦,帘影得朝晖”,则通过铃声和窗帘的影子向我们展示了清晨的宁静被打破的瞬间。铃声不仅是外在的声音,也象征着内心的惊扰,正如梦境被现实所击破。此时晨光透过窗帘,给人一种新的希望与生机。
“溜疾水犹活,霜浓沙不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活力与静谧的对比。流动的水象征着生机勃勃,而霜浓使得沙子不再飞扬,暗示着人生中的沉重与无力感。
最后一句“劳生尘鞅里,那息汉阴机”则是对人生的沉重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思索。整首诗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既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苦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扰的无奈。
诗词测试:
“积霭”在诗中指什么?
A. 清澈的溪水
B. 浓厚的雾气
C. 绿色的山林
诗中的“铃声”象征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内心的干扰
C. 自然的和谐
“劳生尘鞅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好
B. 生活的忙碌与束缚
C. 年龄的增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