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旱吟》

时间: 2025-04-28 18:42:10

诗句

九年洪水,七年大旱。

非尧与汤,民死过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42:10

原文展示:

水旱吟 邵雍 〔宋代〕 九年洪水,七年大旱。非尧与汤,民死过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九年连续洪水,七年持续大旱。如果不是尧和汤这样的圣君,百姓死亡将超过一半。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年洪水:指连续九年的洪水灾害。
  • 七年大旱:指连续七年的旱灾。
  • 非尧与汤:如果不是尧和汤这样的圣君。尧和汤分别是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尧治理洪水,汤治理旱灾。
  • 民死过半:百姓死亡将超过一半。

典故解析:

  • 尧与汤:尧和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尧治理洪水,汤治理旱灾,他们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君主的仁政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对古代圣君的怀念,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九年洪水和七年大旱的严重灾害,强调了如果没有像尧和汤这样的圣君来治理,百姓将会遭受巨大的苦难。诗中的“民死过半”一句,直接而震撼地表达了灾害的严重后果。邵雍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圣君的敬仰,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仁政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年洪水,七年大旱。”这两句直接列举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灾害的严重性和持续性。
  • “非尧与汤,民死过半。”这两句通过假设如果没有尧和汤这样的圣君,百姓将会死亡过半,强调了圣君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九年洪水和七年大旱的对比,突出了灾害的严重性。
  • 假设:通过“非尧与汤”的假设,强调了圣君在治理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灾害与仁政的关系,强调了圣君在治理灾害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水:象征着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破坏力。
  • 大旱:象征着持续的困难和挑战。
  • 尧与汤:象征着贤明和仁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年洪水”和“七年大旱”分别指什么? A. 连续九年的洪水灾害和连续七年的旱灾 B. 九年一次的洪水和七年一次的旱灾 C. 九年和七年的自然灾害
  2. 诗中的“非尧与汤”是什么意思? A. 如果不是尧和汤这样的圣君 B. 尧和汤不是圣君 C. 尧和汤不是治理洪水和旱灾的人
  3. 诗中的“民死过半”表达了什么? A. 百姓死亡将超过一半 B. 百姓死亡一半 C. 百姓死亡很少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和对仁政的向往。
  • 《岳阳楼记》范仲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诗词对比:

  • 《水旱吟》与《滕王阁序》:两者都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和对仁政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邵雍的生平创作情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郡伯刘怀翁移守皖江 和杭堇蒲海幢丈室坐雨韵 过浮丘寺饭力公房 答菊 再过赤溪呈邓元白 离邮九日奉怀伯兄将自燕都出塞 登日峰 送任道爰同诸子幼刚归九江 大铁椎传 登雨花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勘的词语有哪些 好容易 四字头的字 瓦合之卒 窜名 而立之年 抱瑜握瑾 立刀旁的字 伸头探脑 水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包含接的词语有哪些 甘井先竭 上元节 天工人代 中足 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