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张源》

时间: 2025-05-02 21:59:41

诗句

咫尺西江路,悲欢暂莫闻。

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群。

曲径荒秋草,衡茅掩夕曛。

相思不相见,愁绝赋停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59:41

原文展示:

寄张源
牟融 〔唐代〕
咫尺西江路,悲欢暂莫闻。
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群。
曲径荒秋草,衡茅掩夕曛。
相思不相见,愁绝赋停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源的思念之情。虽然西江的路途近在咫尺,但彼此的悲欢却无法相闻。年轻的朋友们都尚未成就,而我独自离开了白社。小路上荒草丛生,茅屋在夕阳下隐约可见。因思念而无法相见,愁苦得让我无法继续赋诗。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上指的是相隔不远。
  • 西江路:指西江的道路,象征着作者与友人之间的距离。
  • 白社:可能是指一个文人聚会的地方,象征着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交往。
  • 曲径:小路,暗示作者的孤独与无奈。
  • 衡茅:茅草屋,表示简单朴素的生活。
  • 赋停云:赋诗时因愁苦而停下,云指心情的沉重与愁苦。

典故解析:

  • 西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代表一种远方的归宿或理想的生活。
  • 白社:历史上有多个文人社团,象征着文人之间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张源》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友人思念的诗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孤独的画面,虽身处咫尺之地,却因生活的种种变故而感到彼此的遥远。第一句通过“咫尺”与“西江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青年时光的失落与孤独,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疏离感愈发明显。尤其是“曲径荒秋草”,让人感受到一种秋天的萧瑟与凋零,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寂。最后的“愁绝赋停云”更是将思念与愁苦凝聚到极致,诗人因思念而无法继续赋诗,传达出一种深沉无奈的情感。这首诗以其清新而又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咫尺西江路”表明距离很近,但情感却是遥远的,这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第二句:“青年俱未达”暗示了年轻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第三句:“曲径荒秋草”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第四句:“相思不相见”直接表达了思念之情,最后的“愁绝赋停云”则升华了情感。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映衬诗人的内心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西江: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 秋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夕曛: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社团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饮食

  2. “咫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亲近
    B. 疏远
    C. 忧伤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愁苦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牟融的《寄张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和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深切思念,后者则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洒脱。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与他们的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早春 秋思三首 江南二首 春晓 新定感兴五首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 岁寒堂三题其三·松风阁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开云见日 丧话 邯郸记 继绝兴亡 新亭之泪 豸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江山之恨 卜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尊古卑今 尽光 黄字旁的字 宁开头的成语 包含兕的词语有哪些 合适 嘉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