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定感兴五首》

时间: 2025-05-07 09:48:06

诗句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

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8:06

原文展示

新定感兴五首
作者:范仲淹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
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故国已经三千里,沿途的风波难道不会拖延吗?回想起洞庭湖的险恶,确实比长沙要胜出许多。

注释

  • 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指诗人因政治原因或个人选择而离开故土。
  • 三千里:象征性地表达了离家远,不一定是具体的距离。
  • 风波:这里指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湖泊,历史上多有文人墨客吟咏。
  • 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地理位置比洞庭湖更为平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千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著有《岳阳楼记》等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的诗风豪放,常表达感慨与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故土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艰辛。诗中提到的洞庭湖与长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是对自我经历的深刻总结。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家乡的思念。首句“去国三千里”直白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无奈,三千里不仅是距离的量度,更是心灵的隔阂。接下来的“风波岂不赊”则用一种隐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阻碍,风波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也是心境的波动。第二句“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通过对比洞庭湖与长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洞庭湖的险恶更让他感受到长沙的平坦与安全,暗示着他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是范仲淹在经历政治风波后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生命与自然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国三千里:表达离开故乡的距离,象征着心灵的孤独与流离。
  2. 风波岂不赊:暗指旅途的艰难与考验,感叹命运的无常。
  3. 回思洞庭险:回忆起洞庭湖的险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4. 无限胜长沙:强调洞庭湖的险恶比长沙更加显著,引发对家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洞庭险”和“长沙”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复杂情感。
  • 象征:三千里象征离愁,风波象征人生的艰难险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范仲淹对故乡的思念、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险恶的深刻理解,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 风波: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洞庭湖:代表自然的险恶与美丽。
  • 长沙:象征着安宁与平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去国”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故乡
    • B. 回到故乡
    • C. 旅行
    • D. 访问朋友
  2. “风波岂不赊”中的“风波”比喻了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人生的艰难
    • C. 战争
    • D. 友谊的破裂
  3. 诗中提到的“洞庭险”是指什么?

    • A. 洞庭湖的美丽
    • B. 洞庭湖的危险
    • C. 洞庭湖的文化
    • D. 洞庭湖的历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比较范仲淹的《新定感兴五首》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艰辛的感慨,但范仲淹更强调自然的险恶,而杜甫则着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遭遇。

参考资料

  • 《范仲淹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益公十绝为寿·丹桂 官舍阻雨十日涌出闷成五绝呈徐判部 谒易司谏 水调歌头 游清潭吕资益蟠谷绝·碧莲峰 上益公十绝为寿·金乌 襄阳雪中寄江西诸友 题龙华寺壁 雨寒寄姜尧章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 其八 倾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怒火中烧 单人旁的字 三耦 肉字旁的字 蛮为 割须换袍 邈处歬视 包含断的成语 屋上建瓴水 罪错 高字旁的字 积沙成塔 支字旁的字 谈谈 寂寂悄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