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三十八首 其十八》

时间: 2025-05-01 03:35:52

诗句

流水桃花一段春。

移舟洞口祗逡巡。

路迷惆怅在风尘。

俗客自伤难换骨,仙源谁许易通津。

始知薄福是渔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52

原文展示:

流水桃花一段春。
移舟洞口祗逡巡。
路迷惆怅在风尘。
俗客自伤难换骨,
仙源谁许易通津。
始知薄福是渔人。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流水和桃花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在洞口徘徊,迟迟不愿离去。
一路上迷失方向,心中惆怅充满风尘的喧嚣。
世俗的客人感叹,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谁能轻易找到通向仙境的渡口呢?
我才明白,薄福原来是渔人的命运。

注释:

  • 流水:指潺潺流动的水,常用于描写春天的景象。
  • 桃花:象征春天和爱情的花。
  • 移舟:指划船,表示移动。
  • 洞口:指溪流或山洞的口子。
  • 逡巡:徘徊、犹豫不决。
  • 路迷惆怅:迷失方向,心中感到惆怅。
  • 俗客:普通人,世俗之人。
  • 自伤:自我感伤,感叹自己的命运。
  • 仙源:指神仙的源头或仙境。
  • 通津:通往渡口。
  • 薄福:指命运薄弱,福气不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以词、诗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浣溪沙》系列诗作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春季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此首诗写于他游历山水之间时,受到自然美景的感召,表达了对世俗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流水桃花一段春,移舟洞口祗逡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水流潺潺,桃花盛开,给人一种温馨而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却因“路迷惆怅在风尘”而感到困惑与惆怅,似乎在暗示世俗的繁华与内心的孤独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的“俗客自伤难换骨”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伤,普通人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生存的压力让人感到窒息。最后两句“仙源谁许易通津,始知薄福是渔人”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比世俗与仙境,反思自己的命运,感慨渔人虽得自然的恩惠,却也是薄福的人生,这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桃花一段春: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流动的水与盛开的桃花,充满生机。
  2. 移舟洞口祗逡巡:在美景中徘徊不前,表现出对现实的犹豫与不安。
  3. 路迷惆怅在风尘:迷失在尘世的烦恼中,心中充满愁苦。
  4. 俗客自伤难换骨:世俗的人感到无奈,难以改变命运,表达对生活的悲观。
  5. 仙源谁许易通津:通往理想的仙境是多么不可得,暗示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是艰难的。
  6. 始知薄福是渔人:最终领悟到渔人的命运是薄福的,反映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一种理想的状态,反衬出生活的现实。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情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桃花: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美好,亦可视为爱情的象征。
  • 风尘:代表世俗的喧嚣与烦恼,暗示生活的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果实
    B. 春天的希望与美好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2. 诗人对“仙源”的态度是: A. 容易到达
    B. 难以企及
    C. 不感兴趣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俗客”是指: A. 诗人自己
    B. 普通人
    C. 神仙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时翔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十四盐 十三覃 十二侵 十一尤 陪括苍太史谒长陵余山客冠门者呵止之顶老卒 偶题 松风阁寄默孙天台 暮春入栖霞山寻张文寺 西湖竹枝词 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我固当 威厉 甘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文抄公 鱼游濠上 兆长 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嫩黄 皿字底的字 龍字旁的字 吸吸 酉字旁的字 飘飘欲仙 包含瞅的词语有哪些 龙头蛇尾 势均力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