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 秋夜》

时间: 2025-05-04 12:11:49

诗句

银漏声沉篆半残。

几回亲自注沉檀。

莫将纤指故轻弹。

怕向水晶帘下立,今宵偏是十分寒。

桐阴扶月上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1:49

原文展示:

浣溪沙 秋夜
银漏声沉篆半残。
几回亲自注沉檀。
莫将纤指故轻弹。
怕向水晶帘下立,
今宵偏是十分寒。
桐阴扶月上阑干。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银色的漏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低沉,时光仿佛已经过去了一半。我几次亲自为这檀香注入水中,却总是轻轻地拨弄。害怕在水晶的帘子下站立,因为今晚的寒意特别浓厚。桐树的树影映着明月,扶摇而上,映衬在栏杆上。

注释:

  • 银漏:古代计时器,指用银器漏水来计时。
  • 沉檀:指沉香檀木,常用于熏香。
  • 纤指:指细长的手指。
  • 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常用作装饰,象征清澈。
  • 桐阴:指桐树的树影,象征清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淑,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词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和生活,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浣溪沙 秋夜》创作于秋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平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夜氛围,表达了对于孤独与寒冷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秋夜》通过对秋夜的细致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开篇用“银漏声沉”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中描绘的意象,如“沉檀”、“水晶帘”,都传达出一种清冷之美,给人以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感受。尤其是“怕向水晶帘下立,今宵偏是十分寒”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寒夜的深切感受,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敏感,也反映了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桐阴扶月上阑干”,在冷清的夜色中增添了一丝清幽的美感,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漏声沉篆半残:夜深时,古老的银漏在滴水,声音低沉,似乎时间已经走过一半。
  2. 几回亲自注沉檀:作者多次亲自为沉檀注水,暗指对生活的关注和对香气的留恋。
  3. 莫将纤指故轻弹:劝告自己不要轻易地拨动香火,表现出一种对安静的渴望。
  4. 怕向水晶帘下立:害怕在水晶帘下站立,暗示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5. 今宵偏是十分寒:今晚的寒意格外浓烈,情感更加深沉。
  6. 桐阴扶月上阑干:桐树的影子映衬着月光,增添了夜晚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漏声沉”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怕向水晶帘下立”,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桐阴扶月上阑干”,上下句意对称,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和寒冷展开,表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深思与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银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沉檀: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 水晶帘:象征清澈的心境与对外界的敏感。
  • 桐阴:象征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漏声沉”中的“银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计时器
    • C. 一种香料
    • D. 一种饮品
  2. 诗中“怕向水晶帘下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害怕
    • B. 温暖
    • C. 快乐
    • D. 无聊
  3. “桐阴扶月上阑干”中的“阑干”指的是什么?

    • A. 楼梯
    • B. 栏杆
    • C. 门口
    • D. 桥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陶淑的作品都有对秋夜的描写,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侧重于情感与思念,而陶淑则强调孤独与静谧。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影松峦峰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一叶落·一叶落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 阮郎归·立夏 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锦缠道·燕子呢喃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劫的词语有哪些 明灭可见 可喜可愕 郢人斫垩 契令 计上心来 手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枯骨 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爪字旁的字 千妥万妥 干将莫邪 意淫 乙字旁的字 攀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