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夜四时歌》

时间: 2025-05-02 01:35:37

诗句

月寒蟋蟀鸣,独向空庭步。

金井双梧桐,花上有清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37

原文展示:

月寒蟋蟀鸣,独向空庭步。
金井双梧桐,花上有清露。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月夜里,蟋蟀在鸣叫,我独自走在空旷的庭院中。金色的水井旁,双排的梧桐树下,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注释:

  • 月寒:指寒冷的月夜,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清冷。
  • 蟋蟀鸣:蟋蟀在鸣叫,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息。
  • 独向:独自向……,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 空庭步:在空旷的庭院中漫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金井:金色的水井,可能象征着富贵或美好。
  • 双梧桐:两棵梧桐树,体现出对称美。
  •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鲜和纯净。

典故解析:

  • 蟋蟀: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孤独和思念的象征。
  • 梧桐:古人认为梧桐树是凤凰的栖息之处,象征着高洁和美好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伯稠,字仲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生于盛世,目睹了社会的繁华与变迁,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子夜四时歌”创作于王伯稠晚年,反映了他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蕴藏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伯稠的《子夜四时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寒冷月夜的宁静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美的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蟋蟀的鸣叫与空庭的漫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孤独感。金井边的双梧桐和花上的清露,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整体而言,诗歌通过意象的组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出王伯稠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寒蟋蟀鸣:在寒冷的月光下,蟋蟀在夜中鸣叫,展现出一种凉意和孤独感。
  2. 独向空庭步:诗人独自走在空旷的庭院中,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主题。
  3. 金井双梧桐:金色的水井旁,双排的梧桐树,象征着富饶与和谐。
  4. 花上有清露:花瓣上挂着清晨的露珠,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寒”比喻夜晚的寒冷,增强了氛围的渲染。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金井双梧桐”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美的感悟,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怀,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孤独与思念。
  • 月寒:代表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
  • 清露:象征着新鲜与纯净,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月寒蟋蟀鸣”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炎热
  2. 诗中提到的“金井”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
    • C. 破旧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轻松愉快
    • B. 孤独忧伤
    • C. 激昂奋发

答案:

  1. B. 寒冷
  2. B. 富贵
  3. B. 孤独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伯稠的《子夜四时歌》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前者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孤独感,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伯稠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食猫笋 溪行 其一 答赵玉妆 暑不杂兴 水调歌头(癸丑生日) 元夕雪用韵 报具阙 溪行 漫兴 修胥山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字旁的字 斩钢截铁 宣制 饮泉清节 曰字旁的字 云散高唐 吹吹打打 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介次 寸蹄尺缣 相知有素 田作 包含十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发踪指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