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对竹》

时间: 2025-04-26 21:41:22

诗句

嵚岑何处峰,来伴萧疏竹。

悠然方丈间,寄此千里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1:22

原文展示:

对竹
仲并 〔宋代〕
嵚岑何处峰,来伴萧疏竹。
悠然方丈间,寄此千里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稀疏的竹林相伴的景象。在幽静的方丈(指道教修道士的居所)之间,诗人将这幅风景寄托于万里之外的目光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悠然自得和心灵的宁静。

注释:

  • 嵚岑:嵚岑意为高耸的山峰,常用于形容山的险峻。
  • 萧疏:指竹林稀疏,形容竹子的生长状态。
  • 方丈:指道教或佛教修道士的居所,通常是一个简朴的地方。
  • 千里目:意指远眺千里之外,表达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仲并在宁静环境中,或许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对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诗中“嵚岑何处峰”一句,既描绘了山的高耸险峻,也引发了人们对山的思考,山的存在仿佛是为了陪伴身旁的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挺拔和坚韧,这里与高峰相伴,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

“悠然方丈间”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把自己置身于方丈这样宁静的环境中,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寄此千里目”一句,展现了诗人胸怀宽广的情怀,尽管身处一隅,却能遥望千里,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宁静、优雅的心境。诗人通过山与竹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意在传达一种和谐与平静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嵚岑何处峰:在问高耸的山峰何处,暗示对自然的敬仰。
  • 来伴萧疏竹:山峰伴随着稀疏的竹子,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悠然方丈间:在安静的方丈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 寄此千里目:将这份宁静与遥远的景象相结合,体现出广阔的视野。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峰与竹子的搭配,隐喻人生理想与坚韧。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竹子:代表着坚韧与清白的品德。
  • 方丈:代表着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千里目:象征着开阔的视野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嵚岑”指的是: A. 竹子
    B. 山峰
    C. 河流
    D. 树木

  2. “悠然方丈间”中“方丈”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乐器
    C. 道教或佛教修道士的居所
    D. 一种饮料

  3. 诗人通过山与竹的搭配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厌恶
    B. 对人生的追求与思考
    C. 对战争的思考
    D.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望岳》(杜甫):同样描写山的壮丽,但更强调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
  • 《竹里馆》(王维):与《对竹》同样表现竹的意象,但更侧重于隐逸的生活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仲并诗集》

相关查询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五 锁试呈同舍三首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八 复用前韵呈刑部杜丈君章 奉答文潜戏赠 赴蒲道中寄洛倅王定国 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 好事近(中秋不见月,重阳不见菊) 江头秋风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豺狼冠缨 齿危发秀 窜亡 足字旁的字 急张拘诸 圆木警枕 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脱帽 迦罗沙曳 门字框的字 克字旁的字 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顽家 丨字旁的字 耳熟能详 和肆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