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5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仲并 [宋代]
枉费花工着意催,漫山桃李总非材。
要令千古芬香在,能作和羹自有梅。
这首诗表达了对花的精心培育的惋惜,尽管许多桃李花开得绚丽,但它们终究不是我所需要的材料。要让千古的芬芳常存,真正能够调和出美味的,只有梅花。
诗中提到的“梅”,不仅是一种花卉,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与冬季、孤傲的气质相联系。梅花在寒冬中盛开,代表了不屈的精神和清高的气质,历史上许多文人都以梅花自喻。诗人通过梅花与桃李的对比,表达了对内涵与品质的重视。
仲并,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其作品多体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作于仲并在官场任职期间,因忙于政务而无法欣赏自然之美,内心有些惆怅和不安。他通过对花的描写,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价值的思考。开头一句“枉费花工着意催”,道出了诗人对于那些表面美丽但却无用的桃李花的失望。尽管花匠费尽心思去培植这些花朵,却无法创造出真正的美。后面一句“要令千古芬香在,能作和羹自有梅”,则明确了诗人对梅花的推崇,认为只有梅花才配得上传颂千古的芬芳。
诗中通过对桃李与梅花的对比,揭示出一种深刻的哲理:真正的美丽和价值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品质与情感的深刻。梅花的香气不仅代表了高洁的品格,也象征着内心的坚定与追求。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到见解和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倡导追求真正的美,而非表面的华丽。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花工”指的是?
A. 水果农民
B. 种花的人
C. 画画的人
D. 诗人自己
诗人对桃李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失望
C. 忘记
D. 喜欢
诗中“能作和羹自有梅”的意思是?
A. 梅花能做美食
B. 梅花才是美的代表
C. 梅花有实用的价值
D. 梅花是最好的花
对于梅花的歌颂,唐代诗人王安石在《梅花》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两位诗人虽然时代不同,但都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