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6:49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
科目动荣想,葩华竞浮文。
既获钓名位,鄙夫岂知君。
愚生不此志,愿策克复勋。
蕞躯夕可死,但欲朝有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真实志向的追求。诗人认为,许多人追求名声和地位,而自己并不想追逐这些虚荣。尽管身处低微,诗人渴望通过努力重新获得功勋,希望在晨光中被人所听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钓名位”可以理解为古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位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求。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注重文人地位和科举制度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名利的看法和对真理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浮华名利盛行的时代,诗人对这种风气感到厌倦,试图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志向和渴望。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开篇便道出对“动荣想”的批判,展现了对名利的轻视。诗人在描绘自己不追逐名声的态度时,使用了“鄙夫岂知君”的自谦之辞,既展现了谦卑的态度,也引发了对比,突显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浮华的反感和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在情感的流露上,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蕞躯夕可死,但欲朝有闻”,表达了即使身处卑微,仍希望在朝阳中被认知的愿望,充满了执着与追求。这种情感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反映了作者对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坚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与世俗之人的不同追求。通过对名利的讽刺和自身理想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主题更加突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名利的批判和对真实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浮华的反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科目”指的是哪个制度?
诗人对浮华名利的态度是?
“蕞躯夕可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进酒》强调饮酒作乐、豪放不羁的态度,而《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则更侧重于对名利的反思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