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范漕赴召八绝》

时间: 2025-05-01 02:07:04

诗句

走卒儿童口是碑,百年几见好监司。

浣花镜月经行处,草木江山亦去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7:04

原文展示:

走卒儿童口是碑,百年几见好监司。 浣花镜月经行处,草木江山亦去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连走卒儿童都口口相传,百年难得一见的好监司。在浣花溪畔,月光如镜,经过之处,连草木江山都似乎在怀念他。

注释:

字词注释:

  • 走卒儿童:指普通百姓和儿童。
  • 口是碑:口口相传,如同石碑一样流传。
  • 监司:指监察官员,这里指范漕。
  • 浣花:指浣花溪,位于成都。
  • 镜月:比喻月光如镜。
  •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 去思:离别后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浣花溪:位于成都,杜甫曾在此居住,有“浣花草堂”之称,是文人墨客常去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舜俞,号平斋,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为送别范漕赴任之作,表达了对范漕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创作背景: 范漕即将赴任,洪咨夔作此诗以表达对其的敬佩和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范漕的深厚感情。首句“走卒儿童口是碑”,以百姓和儿童的口口相传,形象地描绘了范漕的德政深入人心。次句“百年几见好监司”,进一步强调了范漕的难得和珍贵。后两句“浣花镜月经行处,草木江山亦去思”,以浣花溪畔的月光和自然景物,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对范漕的不舍和怀念,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走卒儿童口是碑”,展现了范漕的德政广受百姓爱戴。
  • 次句“百年几见好监司”,强调了范漕的难得和珍贵。
  • 后两句“浣花镜月经行处,草木江山亦去思”,以浣花溪畔的月光和自然景物,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对范漕的不舍和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镜月”比喻月光如镜,形象生动。
  • 拟人:“草木江山亦去思”,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 表达了对范漕的敬佩和不舍之情,展现了范漕的德政和人格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浣花溪:文人墨客常去之地,象征文化底蕴。
  • 镜月:月光如镜,象征清澈和美好。
  • 草木江山:自然景物,象征永恒和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走卒儿童口是碑”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百姓和儿童口口相传 B. 范漕的德政广受百姓爱戴 C. 范漕的德政深入人心 D. 范漕的德政难得一见

  2. 诗中“浣花镜月经行处”中的“浣花”指的是什么? A. 浣花溪 B. 浣花草堂 C. 浣花镜 D. 浣花月

  3. 诗中“草木江山亦去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范漕的敬佩 B. 对范漕的不舍 C. 对范漕的怀念 D. 对范漕的祝福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意境深远。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洪咨夔《送范漕赴召八绝》:都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个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杜甫诗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木兰花慢 杨花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寿秋壑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诉衷情 赠魏老 诉衷情 其一 用刘随州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泰山梁木 鹵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浇店 包含貌的词语有哪些 青州从事 寸田尺宅 合作 脱手弹丸 包含协的成语 绿肥红瘦 一见钟情 克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走读生 口字旁的字 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居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