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33:24
原文展示:
爱民如缘竿,百尺头进步。未到百尺头,努力莫回顾。当场万人看,亭亭碧霄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像攀爬竹竿一样爱护百姓,在百尺高的地方继续前进。还未到达百尺的顶端,要努力不要回头看。在众人面前展示,高高耸立在碧蓝的天空之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170-1236),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风格质朴。此诗可能是为了祝贺某位官员的生日而作,表达了对该官员治理有方、爱护百姓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祝贺某位官员(程宰)的生日时所作,通过比喻和鼓励的语言,表达了对该官员治理成就的肯定和对未来努力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官员如同攀爬竹竿一样,不断追求更高的治理成就。诗中的“百尺头进步”和“努力莫回顾”传达了不断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最后两句“当场万人看,亭亭碧霄住”则展现了官员在公众面前的威严和崇高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其治理成就的显著和受人尊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充满了对官员的赞美和鼓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鼓励官员不断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在治理上追求更高的成就。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鼓励的语言,表达了对官员的赞赏和对未来努力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缘竿”比喻什么? A. 治理国家 B. 攀爬竹竿 C. 爱护百姓 D. 追求高成就 答案:C
诗中的“百尺头”比喻什么? A. 极高的成就 B. 竹竿的高度 C. 天空的高度 D. 公众的目光 答案:A
诗中的“亭亭碧霄住”形容什么? A. 官员的威严 B. 天空的高度 C. 竹竿的高度 D. 公众的目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