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时间: 2025-07-28 16:14:20

诗句

庭院秋千声寂寂,映阶草色凄迷。

东风争奈又将归。

枝头香雨,片片扑人飞。

一晌低回帘下立,却惊日影沉西。

落花怊怅鸟空啼。

怪它啼鸟,何故向侬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6:14:20

原文展示:

庭院秋千声寂寂,映阶草色凄迷。
东风争奈又将归。
枝头香雨,片片扑人飞。
一晌低回帘下立,却惊日影沉西。
落花怊怅鸟空啼。
怪它啼鸟,何故向侬啼。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中,秋千的声音显得格外寂静,映衬着阶梯上的草色显得凄迷。东风又将归去,我无法抗拒它的离去。枝头上的香雨,片片飞落,扑在我身上。一会儿,我在帘下低头思索,竟然惊动了日影,已经沉落在西方。落花使我感到怅惘,鸟儿在空中啼鸣。奇怪的是,这啼鸣的鸟儿,为什么要向我啼鸣呢?

注释:

  • 庭院:指的是院落,通常是家庭的私密空间。
  • 秋千声:秋千的摇晃声,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映阶草色:指的是草色在阶梯上映衬出来的情景,体现了秋天的萧瑟。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此处指的是它即将离去。
  • 香雨:指的是细雨,雨水带有花香,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氛围。
  • 怊怅:形容心中感到的忧伤和惆怅。
  • 啼鸟:鸟鸣声,常被视为自然界的声音,与诗人心境相呼应。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东风”作为自然现象引发的情感,常常见于古典诗词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化。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蕙纕,清代女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显示出清代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与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诗人通过秋千、草色、香雨及落花等意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首句“庭院秋千声寂寂”,以简练的语言开篇,便引领读者进入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能听到秋千轻轻摇晃的声响,增添了孤独感。接着“映阶草色凄迷”,通过描绘草色的凄迷,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萧瑟与悲凉。

诗中“东风争奈又将归”的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似乎在说即使是东风也无法停留,生活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之后的“枝头香雨,片片扑人飞”,则将自然与个人情感结合,雨水的细腻与轻柔传递出一种温柔的忧伤。

最后的“落花怊怅鸟空啼”,通过鸟鸣的哀怨与落花的无情,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细腻流露,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庭院秋千声寂寂”:秋千的摇晃声在静谧的庭院中显得格外清晰,暗示着一种孤独的氛围。
    • “映阶草色凄迷”:草色映衬在阶梯上,显得凄迷,传递出秋天的萧瑟之感。
    • “东风争奈又将归”:无奈之感,东风象征着春天的离去,时间的流逝。
    • “枝头香雨,片片扑人飞”:细雨带着花香,扑落在身上,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 “一晌低回帘下立,却惊日影沉西”:在帘下思考,惊动了日影,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日落的无情。
    • “落花怊怅鸟空啼”:落花带来的怅惘,鸟儿的啼鸣增添了忧伤。
    • “怪它啼鸟,何故向侬啼”:对鸟鸣的疑惑,寄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思索。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东风争奈”,赋予风以情感,使之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落花怊怅鸟空啼”,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隐喻内心情感,使情感更为深刻。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留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秋千:象征着童年与无忧无虑的时光,暗示着孤独与怀旧。
  • 草色:秋天的草色凄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东风: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希望,但在此却成为离去的象征。
  • 香雨:自然美景,传递出温柔与忧伤的情感。
  • 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生命的短暂。
  • 啼鸟:鸟鸣声与孤独感相呼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庭院秋千声寂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疲惫
  2. “东风争奈又将归”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D. 冬天
  3. “落花怊怅鸟空啼”的意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生气
    • D.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和屈蕙纕在描写个人情感时,均运用自然景象进行抒情,展现出女性细腻的感受力。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蕴含了对时间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女性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傅安道郎中将漕七闽二首 晚登净远亭二首 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柴步滩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新热送同邸归客有感二首 小憩二龙争珠,盖两长岭夹一圜峰故名。自此 钓雪舟中霜夜望月 小楼晚眺云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摧陷廓清 立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气度雄远 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彻内彻外 鲜温 提手旁的字 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黄衣使者 靣字旁的字 魏科 诗锦 云屯森立 卧雪吞毡 国无宁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