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8:03
烂柯山
作者:汪忱 〔宋代〕
山作危梁千尺横,一天金泛月波清。
幽禽不复惊棋响,深谷犹能答斧声。
塔坏尚余鸿雁意,井荒谁放辘轳鸣。
试将比较天台景,只欠璁珑琪树英。
山峦如同千尺高的危梁横亘在天地之间,清澈的月光照耀在水面上,泛起金色的波纹。幽静的鸟儿不再因棋声而惊飞,深邃的谷底仍能回应斧声的回响。尽管塔已毁坏,仍留有鸿雁的情意;而荒废的井边,谁又能听到辘轳的鸣响?我试着将这里的景色与天台山的美景比较,只是少了那璀璨的奇树和美玉的光辉而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忱,宋代诗人,因其作品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烂柯山》创作于汪忱游历烂柯山时,山水之美令他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孤独,诗中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烂柯山》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开篇以“山作危梁千尺横”引入,立刻呈现出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接着通过“金泛月波清”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自然的和谐,鸟儿不再惊飞,斧声在深谷中回响,暗示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塔坏尚余鸿雁意”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尽管物质的景象已然破败,但情感的寄托依旧存在。最后以“试将比较天台景”作为结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意境,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渴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感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悠然的山水之间,诗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山作危梁千尺横”中的“危梁”指的是什么?
A. 一座桥
B. 高耸的山
C. 一条河
诗中提到的“天台景”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辉煌
B. 理想的境界
C. 自然的和谐
“深谷犹能答斧声”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回应
B. 山的高耸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忱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而汪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人事变化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