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59
夜宿宣风馆
王守仁
山石崎岖古辙痕,
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
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
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
正恐春愁入夜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宿宣风馆时的所见所感。山石崎岖,古老的车辙痕迹依稀可见,沙溪的马渡水依然浑浊。夕阳下,归来的鸟儿飞向深山的麓坡,炊烟袅袅的人们在远方的村庄中忙碌。天边的浮云像白发一样飘散,林间的孤月静静地坐在黄昏中。越南和冀北的距离都在千里之外,正因如此,诗人担心春日的愁苦会伴随入夜而侵入心扉。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哲学思想“心学”影响深远,强调“知行合一”。王守仁在生活中经历了多次战乱与政治波折,诗歌作品常反映其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守仁在外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情景和情感,展现出他在旅途中对孤独与思考的反省。
王守仁的《夜宿宣风馆》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在夜宿时的孤独与思索。开篇的“山石崎岖古辙痕”让人感受到行路的艰辛和历史的沉重,接着“沙溪马渡水犹浑”则展现了自然的浑浊与变化,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波折与不易。
夕阳西下,归鸟飞回深山,构成了一幅温暖而略显惆怅的画面。诗人在此时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村庄,炊烟袅袅,人生的繁忙与宁静在此交织,诗人似乎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归属与孤独。随着“天际浮云生白发”的出现,时间的流逝感愈发明显,诗人以浮云的白发象征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两句“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千里之外的思念与愁苦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在孤独夜晚的内心挣扎和对春天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自然与人心的深刻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乡土和归属的思念之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辙痕”指的是什么?
A. 古代战场
B. 古代车马经过留下的痕迹
C. 古代的名胜古迹
诗中的“夕阳归鸟投深麓”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动物的归巢
B. 归属感与温暖
C. 孤独和失落
“天际浮云生白发”中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