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5
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作者: 杜甫
病枕依茅栋,荒鉏净果林。
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
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
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
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
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重时依靠茅草屋的情景,周围的果树林荒芜杂乱。他的居所有些偏僻,环境清幽,山中的雉鸟小心翼翼地防备敌人,而江边的猿猴则独自吟唱。云彩高挂而不散,诗人心中无所归依。山谷里早已生起寒意,林间的雾气弥漫。青虫在阳光下悬挂,红果落在泥土上。为了防备世俗的目光,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吟诗时随意地低下头巾。篱笆和门都显得脆弱,沙滩上空无一物。夕阳斜照,鱼儿仍在觅食,客人散去,鸟儿又回来了。寒水的光影难以稳定,秋天的山响起悲哀的声响。天边渐渐昏暗,诗人拄杖缓缓徘徊。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世称“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深刻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的生活条件艰苦,身处动荡的社会中。诗中体现了他对个人孤独和自然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这首诗以病重的杜甫为中心,描绘了他在荒凉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便通过“病枕依茅栋”一语,传达出诗人身体的虚弱与精神的孤寂。接着,诗中描绘的“荒鉏净果林”则反映出他生活的困境与周遭环境的荒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内心的孤独感。
此外,诗中反复出现的鸟类形象,如“山雉”和“江猿”,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一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颇为和谐,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对仗,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杜甫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孤独、自然和对生活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杜甫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淡漠。
诗中“病枕依茅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山雉防求敌”中的“山雉”象征什么?
诗人用“寒水光难定”来表达什么?
答案:
通过对《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艰难环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反映出他深厚的诗人情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