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送从弟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7 10:19:04

诗句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19:04

原文展示: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山上的松树挺拔直立,山谷中风吹得瑟瑟作响。风声是多么的强烈,松枝是多么的坚韧。冰霜正带来凄凉,但松树一年到头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难道松柏不遭受严寒吗?它们有着坚强的本性。

注释:

  • 亭亭:直立的样子。
  • 瑟瑟:形容风声。
  • 一何:多么。
  • 劲:坚强有力。
  • 惨凄:凄凉。
  • 罹:遭受。
  • 凝寒:严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桢(约169-217),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与曹植、王粲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风清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通过描绘松树在风霜中的坚韧,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桢赠给其弟的作品,通过松树的形象,鼓励其弟保持坚强的品质,不畏艰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松树在风霜中的坚韧,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诗中“亭亭山上松”描绘了松树的挺拔,“瑟瑟谷中风”则通过风声的描写增强了环境的艰苦。后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直接对比了风的力量和松树的坚韧,突出了松树的不屈。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则是对松树品质的总结,强调了松树的内在坚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亭山上松”:描绘松树直立在山上的形象,突出其高大挺拔。
  • “瑟瑟谷中风”:通过风声的描写,增强了环境的艰苦感。
  • “风声一何盛”:强调风的力量之大。
  • “松枝一何劲”:对比风的强大,突出松树的坚韧。
  • “冰霜正惨凄”:描绘冰霜带来的凄凉感。
  • “终岁常端正”:表明松树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
  • “岂不罹凝寒”:反问句,表明松树并非不遭受严寒。
  • “松柏有本性”:总结松树的内在品质,强调其坚强不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风与松树的对比,突出松树的坚韧。
  • 反问:“岂不罹凝寒”使用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松树的坚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强和端正的态度。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风声:象征环境的艰苦。
  • 冰霜:象征困难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亭山上松”描绘了松树的什么特点? A. 高大挺拔 B. 柔软易折 C. 枝叶茂盛 D. 颜色鲜艳 答案:A

  2. “瑟瑟谷中风”中的“瑟瑟”形容的是什么? A. 松树的声音 B. 风的声音 C. 冰霜的声音 D. 鸟的叫声 答案:B

  3. 诗中“松柏有本性”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松树和柏树有相同的特点 B. 松树和柏树有不同的特点 C. 松树和柏树都有坚强的本性 D. 松树和柏树都有柔软的本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植的《白马篇》:通过描绘白马的奔腾,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坚韧的向往。
  • 王粲的《七哀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和坚韧的渴望。

诗词对比:

  • 与刘桢的《赠送从弟诗三首 其二》相比,曹植的《白马篇》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刘桢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坚韧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建安七子诗选》:收录了建安七子的诗作,包括刘桢的作品。
  • 《古诗源》:收录了大量的古代诗作,包括刘桢的《赠送从弟诗三首 其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残句冉冉绿雾生人衣 送张嘉州 灯花一首赠王十六 秋日寄友人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钱穆父王仲至蒋颖叔皆次 和田仲宣见赠 减字木兰花·凭谁妙笔 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刘景文家藏乐天身心问答三首戏书一绝其后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王囚 一诺无辞 磊落 顾惜 包含耕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爆的词语有哪些 油戟 靡然乡风 竹字头的字 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比居同势 避乖龙 水字旁的字 幽囚受辱 千年一律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