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放言五首·其三》

时间: 2025-04-30 05:19:51

诗句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9:51

原文展示

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话文翻译

赠你一个方法来解决内心的疑虑,不必借助于龟甲和蓍草卦。
想要试验玉石的真伪,必须烧三天才能得出结论;
想要辨别材质的优劣,得等待七年才能明白。
周公曾因流言而感到恐惧,王莽在未称帝时也显得谦恭。
假如当初我便死去,一生的真伪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

  • 狐疑:心中疑惑。
  • 钻龟:指用龟甲占卜。
  • 祝蓍:用蓍草占卜。
  • 试玉:测试玉石的真实与否。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以治国理政而闻名。
  • 王莽:西汉末年的权臣,后来篡位建立新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见长,尤以乐府诗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真伪、流言蜚语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声的看淡,借古人例子提醒人们的信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较为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伪、流言蜚语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赠君一法”引入,强调解决疑虑的方法,并提出不必依赖传统的占卜手段,展现了白居易的理性与智慧。接着,他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形象地阐述了真理与本质的辨别需要时间与耐心,暗示着现实中事情真相的复杂性。

诗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则引用历史人物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表明即便是权臣也难逃流言的困扰,流言的破坏性不容小觑。最后,诗人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与真实的最终思考,令人深思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赠君一法决狐疑”:给你一个方法来解决疑惑。
    • “不用钻龟与祝蓍”:不需要借助占卜的方式。
    • “试玉要烧三日满”:要试验玉石的真伪需要时间。
    • “辨材须待七年期”:辨别材质的优劣需要耐心。
    • “周公恐惧流言日”:周公因流言而感到恐惧。
    • “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在篡位前表现出的谦恭。
    • “向使当初身便死”:假如当初我就死去。
    • “一生真伪复谁知”:我的一生的真伪又有谁能够知道呢?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烧玉试真)、对仗(如“试玉”与“辨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深刻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强调真理的发现需要时间与耐心,同时对名利权力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真实与价值,试玉的过程暗示辨别真伪的复杂。
  • 流言:象征人心的复杂与险恶,提醒人们对待言论的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占卜工具有哪两种?

    • A. 钻龟与祝蓍
    • B. 纸与笔
    • C. 琴与书
    • D. 酒与花
  2. 周公和王莽在诗中被提到是为了说明什么?

    • A. 权力的绝对性
    • B. 流言的危害性
    • C. 财富的重要性
    • D. 忍耐的美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平易近人和杜甫的沉郁苍凉形成鲜明对比。白居易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杜甫则通过复杂的意象和情感传达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典文学研究书籍与论文。

相关查询

朝中措 朝中措(山父赏牡丹,酒半作) 朝中措(赵知合生日) 忆秦娥 南乡子(文叔开尊席上作) 定风波(题续宅江楼) 定风波(赏牡丹席上走笔) 定风波(应制听琵琶作) 鹧鸪天(奉和伯可郎中席上见赠) 鹧鸪天(选德殿赏灯,先宴梅堂,侍两宫,沾醉口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俗之所排 釒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秋行夏令 心悦神怡 右行 麻字旁的字 鹰瞵虎攫 里字旁的字 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字里行间 过胜 拉力 骨字旁的字 会勘 包含盐的词语有哪些 无可如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